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独坐的意思、三独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独坐的解释

(1). 汉 御史中丞、司隶校尉与尚书令,朝会时坐皆专席,故号“三独坐”。

(2).泛指高官显宦。亦省作“ 三独 ”。《晋书·傅玄传论》:“位居三独,弹击是司,遂能使臺阁生风,贵戚敛手。” 唐 钱起 《送鲍中丞赴太原军营》诗:“宠兼三独任,威肃贰师营。” 唐 蒋冽 《台中书怀》诗:“坐居三独中,立在百僚外。”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三独坐”是汉代官制中的特殊称谓,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三独坐”指东汉时期朝会时享有专席的三位官员,即御史中丞、司隶校尉、尚书令。因其他官员需接席而坐,唯此三官独坐一席,故得名。这一制度体现了皇帝对监察与行政核心职位的特殊优宠。

二、具体官职职责

  1. 御史中丞:主管御史台,负责监察百官,秩千石。
  2. 司隶校尉:监督京师及周边地区官员,兼具监察与军事职能。
  3. 尚书令:掌管尚书台,处理政务文书,是行政中枢的核心。

三、历史背景与出处

东汉光武帝时期正式确立该制度。《后汉书·宣秉传》记载,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光武帝特诏御史中丞、司隶校尉与尚书令“会同并专席而坐”,由此形成“三独坐”的称号。

四、演变与文学引用

唐代起,“三独坐”逐渐演变为高官显宦的代称,并简称为“三独”。如:


注:如需了解更详细的历史背景或官职职能,可参考《后汉书》或汉代官制研究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三独坐

《三独坐》(sān dú zuò)是一个成语,形容三个人独占一个位置,互不相让。这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

成语拆分部首和笔画:

拆分部首:三(三点水) + 独(王字旁) + 坐(土字底)

笔画:三(3画)+独(9画)+坐(7画)

《三独坐》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中国的故事。相传在战国时期,三个王子一同游学。一天,他们在山上遇到一块石头,都想坐下休息。但石头只有一块,于是三个王子纷纷争夺这块石头,坚持要独自占据。最终,三个王子都选择了各自的一边坐下,互不相让。

这个成语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三獨坐」。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今天有所不同。以「三独坐」为例,根据古代的字形演变,在古时的写法中有稍许差异。具体而言,「坐」字在古时候的写法为「坐」(上方两横,下方左右两点相连)。

例句:

1. 小明和小红和小亮都喜欢的位置只有一个,他们为了争夺这个位置,如今已经完全陷入了三独坐的状态。

2. 会议室里的三把椅子,看起来很宽敞,但是这三个人却发生了三独坐的尴尬情况,谁都不愿意让步。

组词:

1. 独占鳌头

2. 独揽大权

3. 独一无二

近义词:独享鳌头,独霸一方。

反义词:和谐共享,共同坐下。

别人正在浏览...

半仗本位主义别无选择馋嗜磁器辞指大不韪定语都卢缘趸批烦酲抚慰感慕官式古厝汉恩毫锥话篓子加持剂调节概击咎九曲回肠酒容积羞成怒科计溃亡老脱离合器六蜚陋约乱臣贼子媒介鸣聒瞑眴闵忧幕墙蹑踱槃洿签轴撬边七个头八个胆清媚人舞商决沙虱沙压神脑神语蛇钻窟洞蛇知道失命鼠狼腾轩同升晚老子兀那无违先驱晓以大义啸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