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正的意思、举正的详细解释
举正的解释
(1).指出谬误,加以纠正。《左传·文公元年》:“先王之正时也,履端於始,举正於中,归餘於终。”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友悌》:“ 毕构 为 益州 长史兼按察使,多所举正,风俗一变。”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惜乎言官不能举正,坐成其妄耳。”
(2).列举其罪而正之以法。《后汉书·苏章传》:“ 顺帝 时,迁 冀州 刺史。故人为 清河 太守, 章 行部案其姦臧……遂举正其罪。”
词语分解
- 举的解释 举 (舉) ǔ 向上抬,向上托:举头。举手。举重。举棋不定。 动作行为:举止。轻而易举。 发起,兴办:举义。举办。创举。 提出:举要。举例。 推选,推荐:推举。荐举。 全:举国。举世。举家。 古代指科
- 正的解释 正 è 不偏斜,与“歪”相对:正午。正中(峮 )。正襟危坐。 合于法则的:正当(刵 )。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 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确。正义。正气。 恰好:正好。正中(恘 )
专业解析
“举正”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在古代文献和特定语境中使用,其含义根据上下文有所不同,但核心都与“提出、指出或纠正(错误、偏差)”相关。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
动词:指出错误并加以纠正
- 释义: 这是“举正”最核心的含义。指发现、揭示错误、过失或不恰当之处,并提出正确的标准或做法来纠正它。
- 来源依据: 此释义广泛见于古代典籍和权威词典对古文用法的解释中。例如,在《左传》等史书中,“举正”常表示对失礼行为的检举和纠正。现代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也收录此义项。
- 例句参考: 《左传·文公元年》:“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餘于终。” (这里“举正”指在历法计算中,于年中设置闰月以纠正误差)。
-
动词:荐举任用正直、贤能之人
- 释义: 由“举”(推举、选拔)和“正”(正直、端正)组合而来,指选拔和任用品行端正、才能出众的人。
- 来源依据: 此义项体现了古代选人用人的观念,在儒家典籍和史书中有所体现。权威古汉语词典如《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会收录此用法。
- 例句参考: (虽无单一经典例句直接对应,但此含义符合“举贤才”、“举直错诸枉”等思想)。
-
名词:古代官名
- 释义: 特指古代负责观察天象、推算历法的官员,即“历正”或“太史”的属官。其职责本身就包含发现和纠正历法中的误差。
- 来源依据: 此义项为特定历史官职名称,见于《左传》等史书注疏及古代职官研究著作。例如杜预在注解《左传·昭公十七年》提到的“历正”时,有时会联系到“举正”的职能。
- 例句参考: 《左传·昭公十七年》:“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 (注疏中常将“历正”及其属官与“举正”的职责相关联)。
-
动词:特指在历法中设置闰月以调整时序
- 释义: 这是第一个义项在历法领域的具体应用。指通过设置闰月来纠正阴阳历之间的偏差,使历法与季节变化相符合。
- 来源依据: 此义项直接来源于对《左传·文公元年》中“举正于中”的经典解释,历代经学家(如杜预、孔颖达)及天文历法史著作均有阐述。
- 例句参考: 同上《左传·文公元年》例。
“举正”一词的核心意义在于“揭示偏差,提出并确立正确的标准或做法”。其具体应用场景包括:
- 一般行为: 检举、纠正错误(尤指礼仪、制度上的)。
- 选拔人才: 荐举任用正直贤能之士。
- 天文历法: 特指通过设置闰月来校正历法误差(这是其最著名的特定用法)。
- 官职名称: 指代负责此项校正工作的古代官员。
权威性来源参考:
- 释义主要依据《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辞源》(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等权威辞书对“举正”条目的解释。
- 具体例句及历史背景参考《春秋左传》原文及杜预注、孔颖达疏(可参考中华书局出版的《十三经注疏》本)。
- 官职释义参考历代史书(如《汉书》、《后汉书》的职官志部分)及相关研究著作(如中华书局出版的历代职官研究丛书)。
网络扩展解释
“举正”一词在汉语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
指出谬误并纠正
源自《左传·文公元年》:“举正于中,归餘于终”,指在历法制定中通过观察天象纠正误差。后引申为对错误行为的检举和修正,如《后汉书》提到官员“不奏闻,又无举正”即批评失职。
-
依法列举罪行并惩处
如《后汉书·苏章传》记载,苏章任刺史时“举正其罪”,指依法揭露并惩治贪腐行为。
二、现代延伸含义
部分现代解释将其视为成语,强调“坚持正义与道德准则”,但此用法更接近对古义的引申,而非直接对应原典。
三、使用场景
- 古代:多用于政治、法律领域,如历法修正、官员监察等。
- 现代:可比喻坚守原则(如“举正自持”),但需注意语境适配性。
建议结合具体文献或语境进一步分析词义,避免泛化使用。
别人正在浏览...
熬然傲霜枝变形并毂並頭必世不世之业蚕衣当不起登衍督护杜茅柴封驳高祖王父共进会勾押挂表龟孽匦匣剪僇荐食讦牾经事辑首决口拒理君门钧谕剧装科科薅了完良苦漫钞木沉産子木虫农业畔盟请服寝慢求媚取得群生搔耙僧佉申办盛观适备十年磨剑石蛇顺序説亲天理昭昭铜官退闲讬丽晚霞闲声显突仙园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