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举正的意思、举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举正的解释

(1).指出谬误,加以纠正。《左传·文公元年》:“先王之正时也,履端於始,举正於中,归餘於终。”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友悌》:“ 毕构 为 益州 长史兼按察使,多所举正,风俗一变。”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惜乎言官不能举正,坐成其妄耳。”

(2).列举其罪而正之以法。《后汉书·苏章传》:“ 顺帝 时,迁 冀州 刺史。故人为 清河 太守, 章 行部案其姦臧……遂举正其罪。”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举正”一词在汉语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指出谬误并纠正
    源自《左传·文公元年》:“举正于中,归餘于终”,指在历法制定中通过观察天象纠正误差。后引申为对错误行为的检举和修正,如《后汉书》提到官员“不奏闻,又无举正”即批评失职。

  2. 依法列举罪行并惩处
    如《后汉书·苏章传》记载,苏章任刺史时“举正其罪”,指依法揭露并惩治贪腐行为。

二、现代延伸含义

部分现代解释将其视为成语,强调“坚持正义与道德准则”,但此用法更接近对古义的引申,而非直接对应原典。

三、使用场景

建议结合具体文献或语境进一步分析词义,避免泛化使用。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举正

举正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举(部首:手,笔画数:4)和正(部首:止,笔画数:5)。

举字源于古代象形文字,形状像手握物品的样子,表示抓取、拿起的动作,引申为举起、提起的意思。

正字的字源也是象形文字,其形状表现了一个脚步迈出去的样子,表示正直、正确的意思。

汉字的繁体形式为舉正。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举字在古代常用篆书字体,笔画连续流畅,形犹如龙飞凤舞。

以下是一些例句使用举正:

1. 我们应该时刻举正自己的价值观,做一个正直的人。

2. 在考试中,考生举正手中的笔,准备作答。

3. 领导举正指出了我们的错误,并指导我们如何改进。

举正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成新的词汇,如:

1. 举案齐眉(形容夫妻关系和睦,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样子)

2. 举一反三(形容能够从一个具体问题推广到其他相似问题,思维能力强)

举正的近义词包括:提起、抬起、握住。

举正的反义词包括:放下、放开、松手。

别人正在浏览...

按校百千般襃赐不特测计蟾蠩兰宬室陈说侈论崇福出生麤缪大出风头大均打猎彫甍锻淬度程蹲循封弥高曜官帖魂人骄顽夹峙街垒井函矜尚空豁豁脍炙款致链烃练营灵夙之期麟管临决丽着笼官梅妻鹤子猛孤停的囊肿邱索奇志榷署戎旗软温温若木升迁十三调事役水夫似是而非私营剃头挑子一头热拖油瓶亡叛蔚炳翁壻仙坛锡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