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牛犊的意思、牛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牛犊的解释

[bobby calf;bobby] 小牛,乳牛

详细解释

小牛。又称牛犊子。《汉书·郊祀志上》:“冬塞祷祠,其牲用牛犊各一,牢具圭币各异。” 唐 章孝标 《长安秋夜》诗:“牛犊乘春放,儿孙候暖耕。”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攻稻》:“牛犊马驹,惟人所使。” 柯灵 《香雪海·听盖叫天谈艺》:“初生牛犊不怕虎,长了犄角不怕狼。”《花城》1980年第6期:“她呢,像头稚气的牛犊子,竟认认真真地教育起老头子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牛犊”是汉语中对幼年牛的统称,指未成年的小牛,通常指出生后至两岁以下的雄性或雌性牛。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的定义,牛犊特指“未成年的牛”,其形体特征表现为体型较小、角未完全发育,常带有稚嫩活泼的习性。

从字源学角度分析,“犊”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左为“牛”部,右为“卖”部,《说文解字》释为“牛子也”,即幼牛的本义。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注》中强调“犊”与成年牛存在生理阶段的明确区分。

在生物学范畴,《中国动物志·兽纲》记载牛犊(Bos taurus)属于哺乳纲偶蹄目,初生时体重约30-50公斤,哺乳期6-8个月,1岁左右开始换牙,2-3岁性成熟。该阶段牛犊具有生长速度快、代谢旺盛的生理特点。

文化意象方面,《庄子·知北游》中“白驹过隙”的典故衍生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谚语,比喻年轻人无所畏惧的精神状态。唐代诗人杜甫在《缚鸡行》中“小儿强解事,故索苦李餐”句,宋代注家蔡梦弼引《尔雅》注疏指出“苦李”即指牛犊的戏称。

依据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兽部》,牛犊的胎衣(胞衣)可入药,具有“治妇女赤白带下”的功效,该记载收录于第五十卷“兽部”条目下,现存版本可见于国家图书馆藏万历二十一年金陵刻本。

网络扩展解释

“牛犊”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niú dú(),指小牛,又称“牛犊子”。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 字面含义:幼年的牛,即牛的幼崽,常见于农业生产场景()。
    • 词语结构:偏正式合成词,“牛”指成年牛,“犊”特指幼崽()。
  2. 比喻意义

    • 常用来形容年轻人或新生事物,带有“朝气蓬勃、勇敢无畏”的褒义色彩。例如成语“初生牛犊不怕虎”,比喻年轻人敢闯敢为()。
  3. 历史与文献

    • 最早可追溯至《汉书·郊祀志》:“牲用牛犊各一”,唐代章孝标诗句“牛犊乘春放”也印证其古代用法()。
    • 现代作家如柯灵在作品中以“初生牛犊”比喻青年人的锐气()。
  4. 使用场景

    • 自然描写:如“草原上的牛犊欢快奔跑”()。
    • 人文比喻:用于赞美职场新人、学生等群体的潜力()。
  5. 相关扩展

    • 同源成语包括“初生之犊不畏虎”“初生犊儿”等,均强调年轻时的无畏特质()。

总结来看,“牛犊”既是具体动物名词,也承载着文化象征意义,常用于文学、日常对话及成语中。

别人正在浏览...

鳌洲榜卖补集裁问残黎敞朗伧子春寒料峭道微德薄典主方命犯贱丰神异彩风眩凫茈干酒苟辞广交会好羞坏裳为裤黄甘黄天霸护栏霍嚓建牙角铁畿寰矜高警耗居里锯末空侣乐道好古里落蛮禽名垂竹帛魔方年末胖胀黔驴技尽乾统轻甲秋获权敌缺氧髯鬓冗辑沈骸神禹霜丝署榜寺洼文化琐琐蒲桃探问桃花浪媮息王青盖车妄行妩媚五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