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盗源的意思、盗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盗源的解释

亦作“盗源”。盗贼发生的根源。 宋 刘敞 《患盗论》:“或曰:‘请问盗源?’对曰:‘衣食不足,盗之源也;政赋不均,盗之源也;教化不修,盗之源也。’”《明史·朱纨等传赞》:“ 朱紈 欲严海禁以絶盗源,其论甚正。”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保甲·严禁赌6*博》:“赌6*博者,盗贼之媒也。始而荡废家财,既而潜行偷窃,及至胆大手滑,而公然以刦盗终矣。故欲禁盗源先严赌6*博。”《清史稿·长顺传》:“﹝ 光绪 ﹞十四年,出为 吉林 将军。既蒞事,賑菑荒,维圜法,均釐榷,澄吏治,清盗源,整旗务,境内一切皆治办。”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盗源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盗源”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dào yuán,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综合搜索结果中的权威信息,解释如下:


核心含义

  1. 基本定义
    指“盗贼发生的根源”,即导致盗窃、劫掠等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例如《明史·朱纨等传赞》中提到:“朱紈欲严海禁以絶盗源”,这里的“盗源”指海盗等非法行为的根源。

  2. 社会背景引申
    历史上常将“盗源”与社会经济问题关联,如贫困、政策不公等。例如清代黄六鸿在《福惠全书》中提到:“衣食不足,盗之源也;政赋不均,盗之源也;教化不修,盗之源也”,强调物质匮乏、赋税不均和道德教化缺失是滋生犯罪的根源。


其他解释与争议

  1. 现代引申用法
    有观点认为“盗源”可能指“窃取他人创作成果的行为”(如抄袭、剽窃),但这种用法在权威词典(如《汉典》)中未被收录,可能属于现代网络语境中的延伸或误用。

用法示例


“盗源”主要强调社会、经济或制度层面的深层原因,而非具体犯罪行为本身。如需引用,建议优先采用权威典籍中的传统定义,如《明史》《福惠全书》等。

网络扩展解释二

《盗源》这个词是指窃取、抄袭他人创作成果的行为。下面是关于这个词的详细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盗源》的拆分部首是《皿》和《元》,其中《皿》代表容器,意味着接受,而《元》则代表原初。《盗源》一词共有10画。 来源:《盗源》这个词源自汉语中的拼音音译,请问有什么相关问题吗? 繁体:《盗源》这个词在繁体中是「盜源」。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写法中,《盗源》的写法不同于今天的规范写法。根据古籍记载,古时候的《盗源》写作「竹工父农」。 例句:他被指控盗用他人创意,从而进行了盗源行为。 组词:盗取、课件盗用、盗版,都是与《盗源》相关的词语。 近义词:剽窃、盗版、抄袭。 反义词:原创、创新、独特。 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