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枢府的政务。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枢务之重,军国之殷,纘而承之,不可蹔闕。” 唐 白居易 《寄隐者》诗:“云是右丞相,当国握枢务。”
“枢务”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指枢府的政务,即中央重要机构或核心部门的事务。古代常用来形容国家军政要务,例如唐代韩愈在《顺宗实录》中提到“枢务之重,军国之殷”,强调其重要性。
字义分解
历史语境
多用于古代文献,如白居易《寄隐者》诗中的“当国握枢务”,描述丞相执掌国家要务的场景。
部分资料提到其现代用法可扩展至组织或企业的核心工作,例如战略管理、重大项目等。但需注意,这一用法多见于非权威性解释,传统语境仍以政务为核心。
“枢务”本义为中央政务,强调事务的关键性;现代虽偶有引申,但权威解释仍以传统含义为主。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或唐代文献。
《枢务》是一个汉字词语,一般用作名词,表示承担管理、调度、决策等中枢事务的工作。
《枢务》这个词可以拆分成两个部首:木和务。其中,“木”表示与树木有关的事物,“务”表示事务、工作。
它的总笔画数为12笔。
《枢务》这个词的来源较为复杂,既有概念衍生,也有历史演变。在古代,人们用榆木制作具有重要作用的转轴,沿用下来,逐渐引申为管理调度等中枢事务的代名词。
繁体字则为「樞務」。
在古代,「枢务」这个词的写法没有太大差异,基本上与现代写法相同。
1. 他被任命为这个单位的枢务主管。
2. 这位经理负责处理公司重要的枢务。
3. 这是一项责任重大的枢务工作,需要精确的决策。
1. 枢纽:表示中枢、关键之处,也可指交通、物流等的重要节点。
2. 门枢:指门的转轴,也泛指门的开关装置。
3. 枢机:表示国家政权、社会制度等中枢机关。
近义词包括:核心、中心、要务、关键。
反义词有:次要、辅助、次要工作。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