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讬意的意思、讬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讬意的解释

寓意;寄情。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本事》:“外者,非一人所作,颇相覆载,或非其事,引类以託意。” 金 王丹桂 《望蓬莱·寄桃林口王都监》词:“切恐灵机迷爱6*欲,不辞荒拙缀狂篇。缀意在毫牋。” 明 陈子龙 《岁暮遣怀》诗之一:“惟应勉寂寞,託意丘中琴。”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讬意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讬意”中的“讬”是“托”的异体字,读作tuō,本义为寄托、假借或依靠。结合“意”(心意、意图),“讬意”指通过含蓄或间接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情感或思想。具体解析如下:

  1. 字义解析

    • 讬(托):
      表示寄托、委托,如“托物言志”,也指假借名义(如“托病”)。
    • 意:
      指心意、意图或情感,如“言外之意”。
  2. 词义延伸
    “讬意”常见于文学语境,指通过文字、艺术等载体间接传递深层含义。例如:

    • 诗歌中借景抒情(如“以梅讬意高洁”);
    • 书画中通过意象隐喻志向。
  3. 用法与示例

    • 古籍:如《文心雕龙》提到“托意于柔木”,借物寄情;
    • 现代:多用于形容委婉表达,如“讬意山水,避谈世事”。

提示:该词属于书面化表达,日常使用频率较低,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隐含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讬意

讬意(tuō yì),是一个汉字词语,由“言”和“寸”两个部首组成。它总共有8个笔画,属于多音字。

讬字在古代写法中,它的形状为“言”字与它下方连接的一个点,表示将意思传达出去的动作。繁体字的写法是「託」。

这个词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的意思是托付、寄托,代表将自己的思想、愿望或责任交给他人或某个物体,信任其能够实现或保管。

以下是一些关于“讬意”的例句:

  1. 他对我讬意了他的珍贵收藏。
  2. 我将他的梦想讬意给了一位可靠的朋友。
  3. 她将自己的希望讬意给了一本日记。

以下是一些与“讬意”相关的词语:

与“讬意”相反的词语是“收回”,表示将之前托付给他人的事物重新取回。

综上所述,讬意是一个由“言”和“寸”两个部首组成的汉字词语,表示托付、寄托。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形状在古代写法中是由“言”和下方连接的一个点构成。现代繁体字的写法为「託」。在使用时可以与托付、寄托等词语互换,而与收回相反。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