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徒裎。《韩非子·初见秦》:“闻战,顿足徒裼,犯白6*刃,蹈鑪炭,断死於前者,皆是也。”参见“ 徒裎 ”。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徒裼汉语 快速查询。
"徒裼"一词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词义解析 • "徒"指赤脚行走(徒跣),"裼"指袒露上身。二字组合后,整体表示赤脚露体的状态。该词与"徒裎"为同义词,常见于古代文献的异文互现中,如《史记·张仪列传》将"徒裎"写作"徒裼"。
二、文献例证
三、使用特征 该词属于书面色彩浓厚的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已鲜少使用。在权威辞书《汉语大词典》中,明确标注其与"徒裎"的互训关系。
需注意:由于该词涉及身体暴露的描写,在当代语境中使用时需结合具体情境判断是否得体。
《徒裼》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身着裹腿衣的样子。通常形容人们在古代名胜区或者庙宇中游玩时,为了适应出行或是礼仪需要而穿上这种服饰。
《徒裼》的部首是彳,笔画数为11。
《徒裼》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帝王巡幸和重大庆典的隆重场面。代表权威和尊贵的御极服饰往往会采用裹腿衣物,表达着古人对于美、尊贵、“贵族风范”的追求。在现代,即使不再流行穿着裹腿衣的时尚,但这个词仍被广泛运用于文学、历史、艺术等领域。
在繁体字中,徒裼被写成「徒裼」或者「徒‘裼‘」。
在古代,「徒裼」一词的书写方式可能有所不同。可以参考《说文解字》中的写法,为「微虬者也」。
1. 因为今天我们去参观了古代皇宫,所以我们身穿徒裼的古装,亲身体验了一把古代皇室的风范。
2. 这幅古画中的人物衣着华丽,各自身穿徒裼,展现出了古代的风貌。
同义词:包裹、裹腿
反义词:裸露、赤裸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