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镂刻花纹。亦指刻有花纹之物。《汉书·东方朔传》:“二人皆诈伪,巧言利口以进其身,阴奉琱瑑刻鏤之好以纳其心。” 颜师古 注:“琱与彫同,画也。瑑谓刻为文也,音篆。”《汉书·王吉传》:“古者工不造琱瑑,商不通侈靡,非工商之独贤,政教使之然也。”
(2).引申为修饰文字。
“琱瑑”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由“琱”和“瑑”两个汉字复合而成,主要用于描述玉器雕刻工艺。以下是详细解释:
琱(diāo)
本义为“治玉”,即雕刻玉石。《说文解字》载:“琱,治玉也。”后引申为精细雕琢的行为,如“琱琢”指雕刻修饰,也可比喻文辞的雕饰。
瑑(zhuàn)
原指玉器上的纹饰,特指凸起的雕纹。《周礼·考工记》提到“瑑圭璋”,即指在礼器上雕刻花纹。后也泛指雕刻工艺。
“玉不琱瑑,不成器皿;人不学问,不成才德。”(类比玉器需雕琢,人需学习)
如需进一步探讨古代工艺或文献中的具体用例,可提供上下文以便深入分析。
《琱瑑》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珍宝、宝贵的玉石。这个词常用于形容珍贵的物品或具有很高价值的东西。
《琱瑑》的拆分部首是玉字旁,部首笔画为4画。
其中,《琱》的本字是由玉字旁和贞字底组成,它的总笔画数为10画。
《瑑》的本字是由玉字旁和专字底组成,它的总笔画数为15画。
《琱瑑》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中,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玉器文化。
在繁体字中,《琱瑑》的写法与简体字保持一致,没有发生变化。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琱瑑》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
《琱》的古字形是由玉字旁和团字底组成,总计7画。
《瑑》的古字形是由玉字旁和专字底组成,总计13画。
1. 这件玉佩是一件珍贵的琱瑑,价值连城。
2. 他从古墓中发现了一块古代的琱瑑,引起了收藏家们的轰动。
1. 琱玉(珍贵的玉石)
2. 瑑品(贵重的珠宝首饰)
3. 琱玑(表示珍贵或重要的人或事物)
1. 珍宝
2. 宝贵的
3. 贵重的
1. 平凡的
2. 普通的
3. 无价值的
搬挑薄産崩云贬降采齐参悟差布鹑居等之攧屑耳朵底子房契犯克犯手势讽兴高谈大论鬼鬼头头汗瘢好好先生皇储慧辨假天假地吉普车酒糟头攫啮客作纩緜类祭灵脩瞵视绿惨红销缅匿法靡荡木笺内讳齧蚀旁人鹏图皮灯笼瓶供前武泣数行下仍仍三陆扫犁生儒审顾沈志说参请殊致遂非文过索空天井田殖顽福望羊文宣五经师物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