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绨帙的意思、绨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绨帙的解释

见“ 綈袠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绨帙(tí zhì)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特指古代用粗厚丝织物(绨)制成的书籍套子或函套,主要用于保护珍贵典籍。以下从词义构成、文化意蕴及典籍引用角度详细解析:


一、字义溯源

  1. “绨”(tí)

    指一种质地厚实、表面平滑的丝织品。《说文解字》释:“绨,厚缯也”,强调其粗厚耐磨的特性。汉代桓宽《盐铁论》载:“绨锦不文,常民不御”,说明绨属朴素织物,区别于华美锦缎。

  2. “帙”(zhì)

    本义为包书的布套或函匣。《广韵》注:“帙,书衣也”,后引申为书籍卷册的计量单位(如“卷帙浩繁”)。《梁书·张缵传》有“聚书万馀帙”之例,印证其书套与书籍代称的双重含义。


二、合成词释义

“绨帙”即以绨帛制成的书籍护套,兼具实用与象征意义:


三、典籍与文化关联

  1. 文献例证

    清代叶昌炽《藏书纪事诗》载:“绨帙牙籖护赐书”,描述宫廷以绨帙、象牙书签保护御赐典籍,体现其尊贵性。

  2. 文人意象

    古人常以“绨帙”代指藏书,如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称:“绨帙缥囊,充盈栋宇”,极言藏书之丰。


四、权威参考来源

  1.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2. 《广韵》(宋·陈彭年等)
  3. 《剑南诗稿》(宋·陆游)
  4. 《藏书纪事诗》(清·叶昌炽)
  5. 《少室山房笔丛》(明·胡应麟)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遵循学术规范,可于《中国基本古籍库》或《汉典》等平台核查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绨帙”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由“绨”和“帙”两字组成,需从字义和组合用法来解析:

  1. 绨(tí)
    指一种厚实、光滑的丝织品,古代常用于衣物或器物装饰,具有耐磨性。例如《史记》中提到“绨袍”即用此材质制成。

  2. 帙(zhì)
    原指包裹书籍的布套或书衣,后引申为书籍的代称,如“卷帙浩繁”形容书籍众多。

  3. 组合义
    “绨帙”即用绨制成的书套,用于保护珍贵典籍。其材质特性(厚实、光滑)既体现功能性(防潮、防损),也暗示书籍的贵重或主人的考究。例如古籍装帧中,高档书套可能选用绨帛以显尊贵。

由于该词在现代使用极少,建议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若在文献中遇到,可进一步考察上下文,或参考古代典章制度中关于书籍装帧的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绊子腿避穽入坑弊末拨什库彻白大窠担惊受怕刁风弄月幡胜蜂蝶随香风幔符譣逛游关请古典舞蹈硅谷海州常山含嚬黑灯瞎火荐宠进趣吉祥机语老天连章累牍流风六科龙江虎浪马侩孟极逆数排拓盘嵚欠欠答答起复瘸狼渴疾染缯辱仕三拜三老五更三千威仪三枭商股慎口赦书识变束火熟橡胶溲酒枱球团雪散雪辞畏附文字无关宏旨瞎马临池闲见宪职小集团小男妇女洗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