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漕赠 ”。
“漕截”一词有两种不同的解释,需结合历史语境进行区分:
基本含义与历史背景
该词原指明清时期在征收漕粮正税之外附加的税收项目,称为“漕赠”或“漕截”。主要用于弥补漕运过程中的损耗及运输成本,属于地方政府额外征收的附加税(《清会典事例·户部·赠贴银米》中明确记载)。
地区差异与名称
不同省份对此项税收的称呼不同:
现代引申义
部分现代词典(如)将其引申为“水运交通畅通”,可能与“漕运”本义混淆,属于词义泛化现象,并非历史原意。
词源解析
建议具体使用时需结合文献年代,若涉及明清赋税制度,则取附加税本义;若为现代比喻用法,可参考交通畅通的引申义。
《漕截》是指在古代与现代中国农田水利有关的工程和制度。它包括了灌、溉、引、排各项工程。
《漕截》的拆分部首为「水」和「斤」,总共有14个笔画。
《漕截》这个词的来源非常古老,最早可追溯到《周礼·地官司徒司马·司马》一篇。繁体字为「漕截」。
在古代,「漕截」的写法稍有不同,「漕」字中间有一撇,和现代汉字写法稍有区别。例如:「橴汶」。
例句:古代的农民需要进行漕截以保证农田灌溉。
组词:漕运、漕渠、截流
近义词:水利
反义词:炊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