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驿传中供人休息的房子。犹今言旅馆。《庄子·天运》:“仁义,先王之蘧庐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处。” 郭象 注:“蘧庐,犹传舍。” 唐 刘禹锡 《管城新驿记》:“蘧庐有甲乙,牀帐有冬夏。” 金 党怀英 《村斋遗事》诗:“人生天地真蘧庐,外物扰扰吾何须。” 严复 《原强》:“法制者,圣人之芻狗,先王之蘧庐也,一陈不可復用,一宿不可復留。”
“蘧庐”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汇,其含义可从字面义、哲学引申义及文学意象三个层面进行解析:
本义为古代驿站的临时居所,即供旅人短暂休息的房舍,类似现代旅馆。例如《庄子·天运》注疏中明确提到“蘧庐犹传舍(驿站)”,唐代刘禹锡《管城新驿记》也以“蘧庐”指代驿站的住宿设施。
在《庄子·天运》中,蘧庐被赋予哲学隐喻:“仁义,先王之蘧庐也,止可以一宿,不可久处。”庄子借此表达仁义如同旅舍般短暂,主张人应超脱世俗规范的束缚。后世文人如金代党怀英、清代严复等沿用此喻,引申为对制度或理念的批判性思考。
宋词等文学作品中,蘧庐衍生出双重象征:
需根据语境判断具体含义:在历史文献中多指驿站;道家典籍及受庄子影响的文学作品中侧重哲学隐喻;诗词中则可能融合简朴与虚无双重意象。建议优先参考《庄子》《汉典》等高权威性来源。
《蘧庐》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表示蔽草丛林的宅院,指的是青山绿水之间、幽静而宜居的居所。
《蘧庐》这个词可以拆分成两个部首:艹和广。它总共有20个笔画。
《蘧庐》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大雅·蘧伯生》中,其中一句:“蘧伯生蘧蘧斯及,既稼既穑,云亦云尔,于亦奄尔。”描述了农夫蘧伯生在自己的草庐中享受劳动的成果的情景。后来,这个词被用来形容人居住的地方。
《蘧庐》的繁体字是「蘧廬」。
在古代,「蘧庐」这个词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其中庐有时可能会写成「廬」,但现在我们一般使用「庐」来表达。
1. 他在蘧庐中过着安静而祥和的生活。
2. 这座蘧庐位于山谷间,风景优美。
组词:宅庐(指宅第)、竹庐(用竹子搭成的脱离尘嚣的居所)。
近义词:幽居(专指隐居在山野或僻静处的居住地)。
反义词:喧嚣(指喧闹、繁忙的*********。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