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阿閦的意思、阿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阿閦的解释

[梵Aksobhya] 阿閦婆 的省称。义译为无动、不动、无瞋恚。东方佛名。《法华经·化城喻品》:“其二沙弥东方作佛,一名 阿閦 ,在 欢喜国 ;二名 须弥顶 。” 明 汤显祖 《紫箫记·皈依》:“伏念东方 阿閦 ,南方 宝相 ,西 无量寿 ,北 微妙声 ,诸天持护,得无上甚深微妙。” 清 厉鹗 《东城杂记·半亩居》:“ 俍亭禪师 浄挺 《夜过半亩居》诗云:‘……俛仰舆盖宽,閒閒情自足。分坐成主宾, 阿閦 及 金粟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阿閦(读音:ā chù)是佛教术语中的专有名词,为梵语Akshobhya 的音译,意译为“不动”“无嗔恚”。该词具有深厚的宗教文化内涵,主要包含以下释义:

  1. 字义解析

    • 阿:梵文前缀,常见于佛菩萨名号,无实义或表否定。
    • 閦:此字为佛教造字,《汉语大字典》释其本义为“众”,特指“众多聚集”之貌。在“阿閦”一词中,取其“众”意,象征如来法会中圣众云集。
  2. 佛教核心释义

    阿閦指阿閦佛(Akshobhya Buddha),又称不动如来,是佛教重要信仰对象之一:

    • 东方妙喜世界教主:据《阿閦佛国经》记载,阿閦佛是东方妙喜净土(Abhirati)的佛陀,发愿建立清净佛土,接引众生。
    • “不动”之德:其名号“阿閦”(不动)源于其因地修行时,面对一切境界心念坚定,不为嗔恚、烦恼所动摇,象征究竟觉悟者如如不动的智慧与定力。
    • 密教金刚部部主:在密教(金刚乘)体系中,阿閦佛是金刚部部主,代表“大圆镜智”,象征诸佛觉悟之体性坚固如金刚,能摧破一切烦恼。
  3. 文化延伸与象征

    “阿閦”一词承载了佛教对修行者最高境界的期许——不被外境所转、远离一切嗔恨烦恼的如如不动之心性。阿閦佛信仰在汉传、藏传佛教中均有重要地位,其佛国净土思想体现了大乘佛教普度众生的理想。

权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阿閦”是佛教术语,源自梵语Aksobhya(音译“阿閦婆”的省称),其含义和背景如下:

1.词义与翻译

2.佛教中的角色

3.文献记载

4.文化影响

“阿閦”不仅是佛名,更代表了一种修行的理想状态。如需更深入的佛学解析,建议参考《法华经》或密宗教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阿波罗晻濭白莲社兵烬策勋晨离鸱枭存録错盭玳检大奴洞彻事理膏烛歌风管制孤坟规迹皇城荒居鬟脚会串火夫江醪阶墀忌憎巨无霸距闉鞠稚开顶风船抗迹坎陷嗑牙嘹嘴爌晃朗魄敛谐利导李绅龙拏虎跳庐山会议买纳糜灭庞眉鹤发偏倍匹夫庶妇罄述羣岛躯壳柔腻苫布射鹄竦息体元立极剸车炜煜文业窝丝糖五营霞驳湘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