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肠拄腹的意思、撑肠拄腹的详细解释
撑肠拄腹的解释
亦作“撑肠拄腹”。犹撑肠拄肚。 宋 苏轼 《试院煎茶》诗:“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甌常及睡足日高时。”《西游记》第九四回:“那 八戒 吃了又添,添了又吃,直吃得撑肠拄腹,方才住手。”《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这家子将醖下的杜茅柴,不住的烫来,吃得东倒西歪,撑肠拄腹。” 清 金农 《怀人绝句》之十七:“谈笑 项侯 妙天下,撑肠拄腹多异书。”参见“ 撑肠拄肚 ”。
词语分解
- 撑肠的解释 亦作“撑肠”。犹满腹。多喻饱学。 宋 叶适 《哭郑丈》诗之三:“插架轴三万,撑肠卷五千。” 清 钱谦益 《答书砚》诗:“晴窗洗胃还吞墨,永日撑肠欲煮书。” 清 唐孙华 《春日漫成》诗之二:“文籍
- 腹的解释 腹 ù 一般指人和脊椎动物躯干的一部分,介于胸和骨盆之间,包括“腹壁”、“腹腔”及内脏(通常称“肚子”):腹部。腹膜。腹水。腹泻。腹疾。心腹(喻极亲近的人)。腹稿。腹诽(指口里不说而心里不以为然。亦作
网络扩展解释
“撑肠拄腹”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形容吃得极其饱足,肚子鼓胀到仿佛要撑破的状态,也可比喻容纳或承受大量事物。
二、结构与用法
- 结构:联合式成语,由“撑肠”(吃得太饱)和“拄腹”(用手支撑腹部)两部分组成,强调饱腹的具象化动作。
- 用法:多作谓语,用于描述饮食过量或知识、情感等抽象事物的充盈状态。例如:“宴席上佳肴不断,众人皆撑肠拄腹。”。
三、出处与演变
- 最早出处:唐代卢仝《月蚀》诗:“撑肠拄肚礧傀如山丘,自可饱死更不偷。”。
- 经典引用:宋代苏轼《试院煎茶》诗:“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此处引申为对知识的容纳。
四、近义词与扩展
- 近义词:撑肠拄肚(意义完全相同,仅“腹”与“肚”用字差异)。
-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无褒贬倾向。
五、例句参考
《西游记》第九四回中描述猪八戒进食场景:“那八戒吃了又添,添了又吃,直吃得撑肠拄腹,方才住手。”。
如需查看更多文献用例或发音细节,可参考上述来源网页。
网络扩展解释二
《撑肠拄腹》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非常饥饿的状态。它的拆分部首是手和心,并且有19个笔画。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个典故。据说,有一位名叫丰子恺的文人在饥饿时发现自己的肚子像撑满了五脏六腑的长肠一样,而他的手则像是支撑着饥饿的肚子,因此形成了这个成语。这个成语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并没有区别。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但写法的基本结构并没有变化。
以下是一些关于《撑肠拄腹》的例句:
1. 等了一整天,终于等到饭点,我撑肠拄腹地吃了一顿大餐。
2. 这个旅行团的安排太差了,中午只给了我们一点点干粮,结果我们都撑肠拄腹地爬山。
一些相关的组词有:撑腰、肠胃、拄杖等。
《撑肠拄腹》的近义词有:饥饿难忍、饿得前胸贴后背等。
《撑肠拄腹》的反义词有:饱腹、满腹。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