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凿的意思、雕凿的详细解释
雕凿的解释
(1).雕刻凿空。 唐 卢纶 《慈恩寺石磬歌》:“徒壮洪鐘秘高阁,万金费尽工雕凿。”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瓮山》:“因凿之,得石瓮一,华虫雕凿,不可辨识。”
(2).喻刻意修饰文辞。 张祥龄 《半箧秋词序录》:“尚丽密者,失於雕凿, 竹山 之鷺曰‘琼丝’,鸳曰‘绣羽’,过於涩鍊。”
词语分解
- 雕的解释 雕 ā 鸟类的一属,大型猛禽,羽毛褐色,上嘴勾曲,视力很强,利爪,能捕食山羊、野兔等(亦作“鹫”):雕悍。一箭双雕。 刻竹、木、玉、石、金属等:木雕。浮雕。玉雕。雕版。雕龙(指善于撰写文章)。雕镌。雕
- 凿的解释 凿 (鑿) á 挖槽或穿孔用的工具,称“凿子”。 穿孔,挖掘:凿孔。凿井。凿通。 器物上的孔,是容纳枘(榫头)的。 明确,真实:凿凿。证据确凿。 笔画数:; 部首:凵;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雕凿”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其解释基于权威汉语工具书:
-
本义:雕刻;凿刻
- 解释: 指用刀具或其他工具在木头、石头、金属等硬质材料上进行刻削、琢磨,以制作出各种形象、图案或文字。这是一种具体的工艺技术。
- 示例: 工匠们正在精心雕凿一尊石佛像。 / 这块玉石需要经过仔细雕凿才能成形。
- 来源参考: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 对“雕凿”的释义明确包含“雕刻”之意。
-
引申义:过分修饰;刻意做作(常含贬义)
- 解释: 比喻在文学艺术创作或语言表达中过分追求形式上的精巧、华丽或奇特,而显得不自然、生硬,缺乏真实感或生命力。强调的是人为痕迹过重,不够质朴流畅。
- 示例: 这篇文章的语言过于雕凿,反而失去了真情实感。 / 他的表演显得有些雕凿,不够自然。
- 来源参考:
-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 在解释“雕凿”时,明确指出其引申义指“刻意修饰文辞”。
-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语文出版社 - 也收录了“雕凿”的此义项,并强调其常带贬义。
“雕凿”一词的核心在于“用工具刻削”和“人为刻意修饰”这两个方面。在描述具体工艺时,它是中性词;在形容文艺创作或语言表达时,则常带有批评意味,指代不自然、造作的修饰。
请注意: 为了确保信息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原则),以上解释主要依据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几部权威汉语词典。虽然无法提供在线链接,但您可以查阅以下实体或电子版工具书获取更详尽的释义和例证: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语文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雕凿”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diāo záo,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1.本义:雕刻凿空
指用工具在竹木、玉石、金属等材料上进行雕刻或凿刻的工艺行为。例如:
- 唐代卢纶《慈恩寺石磬歌》中提到“万金费尽工雕凿”,描述耗费大量精力雕刻器物。
- 明代蒋一葵《长安客话·瓮山》记载发现雕凿华虫纹饰的石瓮。
2.比喻义:刻意修饰文辞
引申为对文字、语言过度雕琢,强调刻意追求形式而可能失去自然。例如:
- 清代张祥龄在《半箧秋词序录》中批评某些词人“尚丽密者,失於雕凿”,认为堆砌辞藻会导致生硬。
- 现代语境中,该词常用于文学批评,指文章或言辞过于矫饰。
“雕凿”既指具体的雕刻技艺,也含文学创作中过度修饰的贬义色彩。需根据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褓衣鼻沟敝鼓丧豚大家数大九州兜得转断袖之宠独国发扬富贵不淫复会革木鬼头蛤蟆眼孤平简符奖惩寂默金辉玉洁谲变鞫讯开士牢礼流泆炉槌辘轳格露面抛头慢朦腾迷国南省舍人鸟面鹄形烹餁堡聚钱引窃势拥权请正跫步栖蜗全国纪録铨用然诺糅合三回九转扫叶社客身教熟语肆逆斯螽素抱态浓停机同衾屠陷外妹兀的相印先时险陿小拱小命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