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 古代的一种钱票。可用以兑换金银钱币。《宋史·食货志下三》:“﹝ 崇寧 ﹞四年,令诸路更用钱引,準新样印製。” 明 叶子奇 《草木子·杂制》:“ 元 之钞法,即 周 汉 之质剂, 唐 之钱引, 宋 之交会, 金 之交钞……引至钱出,引出钱入,以钱为母,以引为子,子母相权,以制天下百货。”
“钱引”是中国宋代发行的一种纸币,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如下:
钱引意为“兑换钱币的凭证”,是北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推行的纸币,主要替代此前贬值的“交子”。其性质类似现代纸币,可用于兑换金银钱币,但后期因滥发导致信用崩溃,逐渐贬值。
《宋史·食货志》记载:“令诸路更用钱引,準新样印製”,说明其官方强制流通属性。
“钱引”一词在古籍中也有“招财”的民俗含义,如二月二“引钱龙”习俗,但此意与纸币无直接关联。
如需更多历史细节,可参考《宋史》或宋代经济史相关文献。
《钱引》是一个中文词汇,常用来形容钱财具有吸引力的作用。
《钱引》这个词可以拆分成两个部首:金字旁和引字旁。它的总笔画数是8画。
《钱引》这个词的来源比较明确,其中的“钱”指的是货币,而“引”表示吸引。由于人们对钱财有着普遍的追求,因此这个词汇就形成了。
《钱引》的繁体字为「錢引」,保留了原本的意思和发音。
在古时候,我们所使用的汉字写法和现代有所不同。对于《钱引》这个词来说,古时候的写法为「錢引」,字形造型上略有差异。
1. 他拥有的巨额财富成为了他的一张「钱引」,吸引着许多人向他靠拢。
2. 这个商店采取了各种吸引顾客的策略,真可谓「钱引」如潮。
与《钱引》相关的组词有:
1. 钱财
2. 吸引
3. 诱惑
4. 富豪
与《钱引》意思相近的词汇有:
1. 财富吸引
2. 财力引导
3. 钱币吸引
4. 财运引进
与《钱引》意思相反的词汇有:
1. 财富排斥
2. 财力驱逐
3. 扔掉钱币
4. 财产失去吸引力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