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钱引的意思、钱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钱引的解释

中国 古代的一种钱票。可用以兑换金银钱币。《宋史·食货志下三》:“﹝ 崇寧 ﹞四年,令诸路更用钱引,準新样印製。” 明 叶子奇 《草木子·杂制》:“ 元 之钞法,即 周 汉 之质剂, 唐 之钱引, 宋 之交会, 金 之交钞……引至钱出,引出钱入,以钱为母,以引为子,子母相权,以制天下百货。”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钱引是中国宋代发行的一种纸币,是继“交子”之后重要的流通货币形式。其名称中的“引”指凭证、票据,“钱引”即代表可兑换钱币的凭证。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角度,结合历史背景进行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钱引指宋代官方发行的纸质信用货币,主要用于替代沉重的金属货币(如铁钱),解决跨区域贸易的流通问题。其本质是政府承诺兑付的票据,但后期常因超发导致贬值。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引”作票据义的释义延伸;中国钱币博物馆对宋代纸币的专题说明。


二、历史背景与演变

  1. 起源:

    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为弥补“交子”信用崩溃的缺陷,政府改发“钱引”,最初在四川、陕西等地流通,后推广至全国。

    来源:《宋史·食货志》载:“(崇宁)四年,令诸路更用钱引。”中华书局点校本。

  2. 与交子的区别:

    钱引虽由交子演变而来,但不可直接兑换现钱,仅作为赋税缴纳凭证或贸易媒介,依赖政府信用背书。

    来源:经济史学者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第三章。


三、主要特征

  1. 分区域发行:

    按流通地域分为“四川钱引”“陕西钱引”等,票面标注发行地,跨区域使用时需折算汇兑。

    来源:《中国钱币大辞典·宋辽西夏金编》(中华书局)词条“钱引”。

  2. 三年一界制度:

    每期钱引有效期三年(称“一界”),到期需兑换新引,以此调控流通量(实际执行中常延期)。

    来源:历史学家李埏《宋代四川钱引研究》,载《中国经济史研究》1986年刊。

  3. 防伪技术:

    采用多色套印、复杂图案及密押技术,如成都“益州交子务”专设雕版印刷工坊。

    来源:中国印刷博物馆对宋代纸币印刷工艺的考证。


四、影响与衰落


权威参考文献

  1. 《宋史·食货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2. 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3. 中国钱币博物馆官网:宋代纸币专题展览
  4. 汪圣铎《两宋货币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5. 《中国钱币大辞典·宋辽西夏金编》,中华书局,2005年

网络扩展解释

“钱引”是中国宋代发行的一种纸币,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如下:

1.基本定义

钱引意为“兑换钱币的凭证”,是北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推行的纸币,主要替代此前贬值的“交子”。其性质类似现代纸币,可用于兑换金银钱币,但后期因滥发导致信用崩溃,逐渐贬值。

2.历史背景

3.特点与问题

4.文献记载

《宋史·食货志》记载:“令诸路更用钱引,準新样印製”,说明其官方强制流通属性。

5.相关延伸

“钱引”一词在古籍中也有“招财”的民俗含义,如二月二“引钱龙”习俗,但此意与纸币无直接关联。

如需更多历史细节,可参考《宋史》或宋代经济史相关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坌并逼聚才气藏锋僢僢春红女淳絜从兹村沽鼎峙豆糜独脚戏敦至儿童节肺肺蜚虻風弦伏祭富平车拂煦扞御跟手光明国柄还降浩浩汤汤隳隤讳言皎皛节食缩衣劫余灰久别重逢卡尺克意老教两权分立良史连珠帐陵陷隆固蒙瞶捻色丕训前任钦年穷言杂语乞外三旌三淫伤天害理善秀庶长索诃世界铁骊同尘铜陵讬号望尘奔北文子文孙媟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