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兀的的意思、兀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兀的的解释

(1) [this]∶这;这个

瞧他兀的得意样儿

(2) [how]∶怎么,表感叹

(3) [suddenly] 〈方〉∶突然

兀的失踪

详细解释

亦作“ 兀底 ”。亦作“ 兀得 ”。1.指示代词。这个;这。 宋 张镃 《夜游宫·美人》词:“鹊相庞儿谁有,兀底便笔描不就。”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须看了可憎底千万,兀底般媚脸儿不曾见。”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四折:“妹子,兀的不是母亲?”《清平山堂话本·阴骘积善》:“兀的出斋来的官人便是。”

(2).语气助词。与“不”连用,表示反诘。犹言怎的不。 元 石德玉 《风月紫云庭》第一折:“兀得不好拷末娘七代先灵!” 明 王九思 《端正好·春游》曲:“兀的不喜杀6*人也么哥!” 清 李渔 《巧团圆·剖私》:“又谁知脚跟有债不容逋,近捨家乡奔远途,兀的不是子母相生把十当五!”

(3).语气助词。表惊异。《宣和遗事》前集:“女6*奴来报:兀的夜来那 高平章 到来也!” 元 邓玉宾 《端正好》套曲:“只是睡足黄粱梦一场,兀的回首斜阳!”《水浒传》第十四回:“ 晁盖 假意看他一眼,喝问道:‘兀的这厮不是 王小三 么!’”

(4).口语中的衬词。 元 戴善夫 《风光好》第三折:“这的是天注定的是非,天指引的前程,天匹配的婚姻,喒兀的教太守主婚。”《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説话的,兀的説这才学则甚!” ********* 《沉沦》:“只有他一个人锁了愁眉,舌根好象被千钧的巨石锤住的样子,兀的不作一声。”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兀的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兀的”的汉语词典释义与用法解析

“兀的”是古代汉语中的指示代词兼语气助词,主要用于宋元白话文献,现代汉语已基本不用。其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具体分为三类:

一、核心释义

  1. 指示代词(相当于“这”“这个”)

    • 表近指,强调眼前事物。

      例:

      “兀的斑竹帘儿,兀的朱红门扇。”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语气助词

    • 表强调:常与“不”连用(“兀的不”),意为“岂不”“怎不”,加强反问语气。

      例:

      “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元·王实甫《西厢记》)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 表惊讶:独立使用,表惊叹或恍然大悟。

      例:

      “兀的原来是座庙宇!”(明·施耐庵《水浒传》)

  3. 叹词

    • 单独成句,表达感叹或呼唤,常见于元曲。

      例:

      “兀的云山叠翠,涧水鸣琴!”(元·马致远《汉宫秋》)

二、用法特征

三、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兀的”词条释为“指示代词,犹言‘这’;亦作语气词”。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明确区分其代词与语气词功能,标注元明用例。
  3. 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指出“兀的”为“宋元时期特有的指示词,多用于戏曲小说”。

注:以上释义综合权威辞书及语言学著作,例证均引自经典文献,符合学术规范。现代使用需注意语境适配性。

网络扩展解释

“兀的”是一个多义词汇,常见于古代文学(如元曲)及方言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代词“这/这个”
    用于指示特定对象,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或“这个”。
    例句:

    “瞧他兀的得意样儿。”
    “兀的那个平章到来也。”

  2. 疑问或感叹“怎么/怎的”
    表示惊讶、反问或感叹的语气。
    例句:

    “兀的怎生这般模样?”(元曲中常见用法)

  3. 副词“突然”
    多用于方言中,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突然性。
    例句:

    “兀的失踪。”


二、读音与词源


三、用法特点


四、参考来源

以上解释综合了(基本义项)、(方言用法)、(文学例句)及(词源与引申义)的权威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

把絶饱德暴死并包丑娸抽思传集躇蹈辞貌寸土错置当须颠耍墆翳斗蟋蟀二虎八咭二进宫蒶藴福水公席诡晦海龟汉军八旗和鸣横彴蛟龙玉匣砎石岌岌不可终日记目桔皋骏珍铠曹壼则柳絮才媛龙驷録録鲁阳戈马勃牛溲梦説衊染默尔墨家流袢燠平庸之辈切切私语启化覃敷溶与柔刃散隶撒呓挣舍身为国射罔私慕探捡屠解脱闷五老骛新邪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