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牢礼的意思、牢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牢礼的解释

古代以牛、羊、猪三牲宴饮宾客之礼。《周礼·天官·宰夫》:“凡朝覲、会同、宾客,以牢礼之灋,掌其牢礼委积、膳献、饮食、宾赐之飱牵,与其陈数。” 郑玄 注:“牢礼之灋,多少之差及其时也。三牲牛、羊、豕具为一牢。”《周礼·地官·牛人》:“凡宾客之事,共其牢礼积膳之牛。” 郑玄 注:“牢礼,飱饔也。” 孙诒让 正义:“宾客始至则致飱,既朝聘则致饔,皆有牲牢,故云牢礼。”《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鲍国 之位下,其国小,而使 鞅 从其牢礼,是卑敝邑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牢礼,汉语古语词,指古代祭祀或宴飨时以牲畜为献礼的仪制,其释义可分为三个层面:

一、词义本源 "牢"本指祭祀专用的牲畜组合,《周礼·天官·宰夫》载"凡朝觐、会同、宾客,以牢礼之法",郑玄注"三牲牛羊豕具为一牢"。"礼"指规范化的仪制程序,二字连用特指以牲畜等级区分礼仪规格的制度。

二、礼制分级 据《仪礼·公食大夫礼》,牢礼按规格分为:

  1. 太牢:牛、羊、豕三牲齐备,用于天子祭祀或诸侯相飨
  2. 少牢:仅用羊、豕二牲,常见于诸侯祭祀
  3. 特牲:单用牛或豕,用于士大夫阶层

三、应用场合 该制度主要施行于:

  1. 宗庙祭祀:《礼记·王制》"天子社稷皆太牢,诸侯社稷皆少牢"
  2. 外交盟会:《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载晋文公受周襄王"彤弓一,彤矢百,秬鬯一卣,虎贲三百人"及"大辂之服,戎辂之服,彤弓矢,秬鬯,虎贲"等牢礼
  3. 宴飨贵宾:《国语·周语》"饩牢礼宾,司里授馆"

典型用例见《史记·孔子世家》:"楚使人聘孔子,陈蔡大夫围孔子,不得行,绝粮。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昭王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令尹子西曰...于是昭王乃止。其秋,楚昭王卒于城父。"这段记载中楚国拟用封地七百里为牢礼待孔子,可见其礼仪规格之高。

网络扩展解释

“牢礼”是古代中国礼仪制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主要涉及祭祀、宴享宾客时使用牲牢的规范。其核心含义和特点如下:

一、基本定义

“牢礼”指以牛、羊、猪三牲(合称“太牢”)或羊、猪二牲(称“少牢”)宴饮宾客的礼仪制度。根据《周礼》记载,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用少牢。

二、等级差异

  1. 太牢:牛、羊、豕三牲齐备,为最高规格,专用于天子祭祀或宴请。
  2. 少牢:仅用羊、豕二牲,适用于诸侯或次级礼仪场合。

三、应用场景

四、相关延伸

参考资料

综合《说文解字》、《礼记》、《周礼》注疏及古代婚礼实例。完整文献可查阅《周礼·天官·宰夫》《礼记·王制》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白鷄年冰丝弦蝉翼为重,千钧为轻瞅睬喘呼呼传统除服此豸达官显宦大妈弹唇洞丁断疟放倒番阳发胀風絃胳臂钱锅铁脸骨软斤麻邯郸路禾蔈讙舞胡掖贾舶嘉丽简明阶层口讲手画口浅诳赏滥劣料覆灵盘理诵柳风马尿眇生南至闹动尼轲泥醉排诋篇章普洛青瞳倾羡取景驱课认爲山上有山神狐市学虱子丝肉台背天开地辟徒居危槛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