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革木的意思、革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革木的解释

古乐器名,鼗鼓与柷敔。《国语·周语下》:“是以金尚羽,石尚角,瓦丝尚宫,匏竹尚议,革木一声。” 韦昭 注:“革,鼗鼓也,木,柷敔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革木,在汉语中是一个古语词,具有特定的含义,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1. 核心释义:指代两类原材料

    • 革: 本义指去毛加工过的兽皮,即皮革。《说文解字》释“革”为“兽皮治去其毛,革更之”,意指经过加工改变了兽皮原貌的材料。
    • 木: 指树木、木材。
    • 革木合称: “革木”连用,泛指皮革和木材这两类重要的天然原材料或物资。在古代社会,它们是制作工具、器皿、乐器、甲胄、车具等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
  2. 引申义:象征礼乐文化中的材质

    • 在中国古代礼乐文化中,制作乐器的材料被分为八类,称为“八音”,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 革: 在此分类中专指皮革制的乐器,主要是各种鼓类(如建鼓、鼗鼓等),因为鼓面通常蒙皮。
    • 木: 在此分类中专指木制的乐器,如柷(zhù,一种方形木制打击乐器,用于雅乐起始)、敔(yǔ,一种伏虎状木制刮奏乐器,用于雅乐终止)等。
    • 革木合称: 因此,“革木”也常并提,用以指代以皮革和木材为主要材料制成的乐器,是“八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象征着礼乐制度。《周礼·春官·大师》记载:“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礼记·乐记》亦有相关论述。
  3. 文化关联:反映古代物质文明

    • “革木”作为基本材料的统称,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手工业的发展水平。皮革用于穿着(裘、甲)、书写(简牍的编联)、军事(甲胄、盾牌)、日常器具等;木材则用于建筑、家具、工具、乐器、燃料等几乎所有领域。
    • 在礼乐层面,“革木”之音承载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和仪式功能,是古代祭祀、朝会等重要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体现了音乐与社会制度的紧密联系。

引用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革木”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具体使用场景区分:

一、古乐器名称

指古代两种打击乐器鼗鼓(革制)与柷敔(木制)的合称,常见于先秦文献记载。

二、成语含义(较少见)

作为成语时,字面意为“改变木材形态”,比喻对事物本质或形态的彻底变革。

  1. 优先含义:古乐器组合(鼗鼓与柷敔),多见于历史文献。
  2. 引申含义:比喻性成语,强调变革本质,使用频率较低。

建议结合具体文本语境选择释义方向。

别人正在浏览...

拗折彼何人斯钵头博远博综豺心初生犊儿翠被豹舄方部法羊飞櫩风奔風裘附集浮灾桄子诡士骇动和神国鸿诰还魂丹鹄鬓彗茀辉音火剪简点煎和机运郡课苦于两榜进士骊峯流充里外麻饮鸡皮门籥瓯蚁刨祖坟迫于淇澳庆快缺略劬蹇人牧沙尘上色上谳煽惑生冷寿丘疏怀桃花粉陶令株通扯蜿蜿帷座无恹项圈鲜醒新簇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