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屠6*杀攻陷。《三国志·魏志·李傕传》“尽收乘舆服御物置其家” 裴松之 注引《献帝起居注》:“公前託为 董公 报讐,然实屠陷王城,杀戮大臣,天下不可家见而户释也。”
(2).谓罗织罪名,加以杀害。《北史·隋房陵王勇传》:“臣性识愚下,常守平生昆弟之意,不知何罪,失爱东宫,恒蓄盛怒,欲加屠陷。”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屠陷汉语 快速查询。
“屠陷”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tú xiàn,具有以下两层核心含义:
屠杀攻陷
指通过武力手段进行大规模杀戮并攻占某地。例如《三国志·魏志·李傕传》中记载:“公前託为董公报讐,然实屠陷王城,杀戮大臣”,描述了李傕以复仇为名,实际却屠杀攻陷长安城的暴行。
罗织罪名,加以杀害
指通过捏造罪名迫害他人,甚至致其死亡。《北史·隋房陵王勇传》提到:“欲加屠陷”,即暗指构陷罪名进行残害。
建议在历史或文学分析中使用该词时,结合具体语境以准确传达其双重含义。
屠陷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大规模屠杀、毁灭。常用来形容战争、暴力等造成的大规模杀戮和破坏。
屠陷是由屮(chuǎn,代表植物)和阝(fù,代表城邑)两个部首组成。
屠陷的总共有14画,其中屮部4画,阝部10画。
屠陷是由屠和陷两个字组合而成的,屠表示屠杀,陷表示陷入。这个词语源于古代文字,经过演变和发展,成为现代汉字。
在繁体字中,屠陷的写法和简体字保持一致。
在古时候,屠陷的汉字写法略有不同。其中“屠”在楚简文字中写作“㐆”,而“陷”在金文中写作“仿刂土”。
1. 这场战争导致了许多无辜人民的屠陷。
2. 战火肆虐,整个城市陷入了一片屠陷和废墟。
屠杀、屠城、屠夫、陷入、陷阱、陷落等。
屠杀、毁灭、残杀、灭绝。
救助、拯救、保护、保存。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