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孤平的意思、孤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孤平的解释

(1).出身寒微的士人。 唐 无名氏 《玉泉子·翁彦枢》:“夫科第国家重事,朝庭委之侍郎,意者欲侍郎剗革前弊,孤平得路。” 前蜀 贯休 《上顾大夫》诗:“即应炳文柄,孤平去浩浩。” 宋 王禹偁 《谢弟禹圭授试衔表》:“伏念臣出自孤平,猥叨班列。虽累居近侍,而未免食贫。”

(2).旧诗近体诗格律上的一种禁忌。 王力 《诗词格律》第二章第三节四:“孤平是律诗(包括长律、律绝)的大忌……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因为除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孤平"是汉语诗律学中的专业术语,特指近体诗(格律诗)创作中需要规避的声韵缺陷。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定义,孤平指五言或七言诗句中"除了韵脚的平声字外,只剩一个平声字"的声调失衡现象。该概念最早见于清代王士禛《律诗定体》,经王力《汉语诗律学》系统阐释后成为诗词创作的重要规范。

从声韵学角度分析,孤平现象主要包含两个判定标准:①该句式必须是平收句式(以平声字结尾);②句中首字若用仄声,则导致除韵脚外仅剩一个平声字。例如五言句"仄平仄仄平"(如"夜深闻客来")即构成孤平。

历代诗家对孤平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明代真空《贯珠集》已提及相关避忌,清代李汝襄《广声调谱》则将其列为"诗病之首"。王力通过分析《全唐诗》指出,唐代诗人实际创作中孤平现象出现率不足1%,印证了该规则的历史实践性。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孤平判定存在"派别之争"。启功《诗文声律论稿》提出"两仄夹一平即为孤平"的宽泛标准,但学界仍以王力定义为主流认知。现代诗词格律工具书多采用"韵脚除外仅一平"的核心判定原则。

网络扩展解释

“孤平”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释义,需结合文献来源分别解释:

一、原意解释

指出身寒微的士人,属于古代文献中的用法。例如唐代《玉泉子·翁彦枢》记载:“孤平得路”,即表达寒门士人通过科举改变命运的含义。

二、诗词格律术语

此为现代更常用的含义,特指近体诗(律诗、绝句)中的格律禁忌。根据王力等学者的定义:

  1. 核心定义:在押韵的句子中,除韵脚外仅有一个平声字即为“犯孤平”。例如五言诗“仄平仄仄平”或七言诗“仄仄仄平仄仄平”句型(如高适诗句“醉多适不愁”)。
  2. 争议与扩展:
    • 甲派(王力派)强调“韵句唯一平声”原则;
    • 乙派认为“两仄夹一平”即犯孤平,如“仄平仄仄平平仄”。
  3. 实例与影响:孤平被视为律诗大忌,但唐代诗人如李颀曾用“百岁老翁不种田”等句式,说明实际创作中存在特例。

补充说明

需注意该词在非学术场景中偶被字面解读为“孤独的平凡人”,但此属非主流引申义。建议研究诗词格律时以权威定义为主。

别人正在浏览...

把鼻壁宫逼匝不利部校才尽仓府惨絶人寰崇尊传衍大常雕灭督导蹲点飞云履風櫛雨沐抚悦改制干龙格支格支弓车公廨田观音粉行藏用舍灰躯胡言汉语检示娇媚孑然无依畿解寖高痉风举节鞠茂草峻折巨制狼艰狈蹶流槎茅庵冥藏谋如涌泉拏战抛撇片接寸附庆辉肉畜瑞祝涩赤设科怂慂桃花心木踏踵蜩蟉未常畏忌絻钺五殖显情绡头犀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