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凋敝荒凉。《宋书·南平穆王铄传》:“上以 兗 土彫荒,罢 南兗 併 南徐州 。”《南史·周朗传》:“ 建康 盖是旧都,彫荒已极。且王气已尽,兼与北止隔一 江 ,若有不虞,悔无所及。”
“雕荒”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凋敝荒凉,常用于描述社会、地域因战乱、灾害等原因导致的衰败景象。以下是详细解释:
《宋书·南平穆王铄传》
“上以兗土彫荒,罢南兗併南徐州。”
——描述兖州地区因战乱导致土地荒废,行政区域被合并。
《南史·周朗传》
“建康盖是旧都,彫荒已极。”
——指南京(建康)作为旧都,已极度衰败荒凉。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体用例,可参考《宋书》《南史》等文献。
《雕荒》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人们对于食物极度匮乏,生活无法维持。通常用于形容战时或灾难时期食物短缺,人们陷入饥饿困境的情况。
《雕荒》这个成语的部首是雨,共有11个笔画。
《雕荒》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当时描述的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将军王翦率领军队讨伐匈奴,行军途中由于供给线被敌军切断,士兵们陷入饥饿状态,形容他们用尽各种办法寻找食物生存。
《雕荒》的繁体字是「彫荒」。
古时候,「雕荒」的写法多为「鳥荒」。其中「鳥」表示鸟类,古人把鸟的影像用来比喻渴求食物的人们的情景。
1. 在那场大灾难之后,整个城市陷入了雕荒的状态。
2. 在战争期间,士兵们常常忍受着雕荒的痛苦。
雕风斗草、艰不拔蔓、穷不拔蛇、饿不择食。
缺粮少草、饥民荒歉、粮尽援绝。
丰衣足食、饱暖生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