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析珪 ”。1.古代帝王按爵位高低分颁玉圭。《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故有剖符之封,析圭而爵。”圭,一本作“ 珪 ”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析,中分也。白藏天子,青在诸侯。” 王先谦 补注:“《周礼·大宗伯》:‘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析圭而爵,言分圭而爵之也。此盖古语。析,即分颁之义,非中分为二。疑 如 ( 如淳 )説误。”
(2).泛指封王、封官。 唐 李乂 《夏日送司马员外孙员外北征》诗:“析珪行仗节,持印且分麾。” 明 高启 《咏隐逸·武攸绪》:“孽后移寳鼎,同姓咸析珪。独去谢亲宠,龙门事宜栖。”
“析圭”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释:
字面解释
引申义
泛指分封王侯或授予官职。例如《汉书·司马相如传》记载“析圭而爵”,唐代李乂诗句“析珪行仗节”均体现此用法。
历史文献中的用法
多见于分封制度相关的记载,如“剖符之封,析圭而爵”(《汉书》),强调以玉圭为信物确立君臣关系。
现代引申的比喻义
部分资料(如)将其解释为“德行或事物完整性被破坏”,但此用法较少见于权威古籍,可能为现代对字面义的引申解读。
在解读古籍时,建议优先采用“分封授爵”的本义;若涉及现代语境,需结合上下文判断是否包含比喻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书》《说文解字》等典籍。
析圭(xī guī)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分解青玉器”。它是由“析”和“圭”两个部分组成的。
析圭的部首是“⺮”(zhú),拆分之后的笔画顺序为:⺮(9画)+ 圭(9画)= 18画。
析圭是由《康熙字典》所收录的古代汉字词语,其出现的时间较早,用于描述分解青玉器的行为。
在繁体字中,析圭保持了相同的字形,没有变化。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析圭的字形和现代基本相同,没有太大的变化。
1. 这位收藏家拿出了他最珍贵的析圭,让我们好好欣赏一下。
2. 在考古学家的努力下,他们成功地将那个古代析圭鉴定出来了。
析圭没有常见的组词,因为它是一个独立的词汇,用于特定的语境下。
由于析圭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词汇,暂时没有明确的近义词。
由于析圭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词汇,暂时没有明确的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