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虽然的意思、虽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虽然的解释

(1) [even if though; although] ——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为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李大伯虽然年过六十,劳动劲头却比得上年轻的小伙子

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鲁迅《故乡》

(2) 虽然如此,虽是这样;即使这样 [even so]

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墨子·公输》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战国策·魏策》

详细解释

(1).即使如此。《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重耳 ﹞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孟子·公孙丑下》:“夫出 昼 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焉。予虽然,岂舍王哉!” 宋 叶适 《绩溪县新开塘记》:“﹝人﹞皆欲为乐岁。人之愿虽然,而人之事不能尽然也。” 清 恽敬 《与福子申书》:“ 粤 东官事如焦原火发,非一手所能扑,漏防雨溃,非一簣所能障。虽然,天下事皆天下人为之,非仁弟之望而谁望耶?”

(2).犹即使。 唐 于鹄 《题邻居》诗:“虽然在城市,还得似樵渔。”《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虽然罪不及孥,只是我死之后,无路可投,作婢作奴,定然不免!” 刘半农 《尽管是……》诗:“我虽然天天看见她,却还是至今不相识。” 老舍 《微神》:“可是她还笑得很好看,虽然一点活泼的气象也没有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虽然”是现代汉语中表示让步关系的连词,主要用于复句的前半部分,引出与主句构成转折关系的前提条件。该词由古汉语单音节虚词“虽”演化而来,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被定义为“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

从历时语言演变角度考察,《古代汉语虚词词典》指出“虽”在先秦文献中已高频出现,例如《论语·子罕》中“虽违众,吾从下”,表示假设性让步;至唐宋时期逐渐复音化为“虽然”,如白居易《琵琶行》中“虽然长失利,尚未至饥寒”。

现代汉语语法体系中,“虽然”具有明确的句法定位特征:通常位于主语后、谓语前,其后须有语音停顿(书面用逗号标示),例如“天气虽然寒冷,但大家热情高涨”。该词项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被归类为让步连词,与“但是”“却”等转折副词构成语义关联网络。

在语用功能层面,语言学家吕叔湘指出“虽然”具有焦点凸显作用,通过预设部分事实来强化后续转折命题的表达力度。例如“方案虽然可行,实施难度却很大”的句式,通过承认前件真实性来突出后件的矛盾性。

网络扩展解释

“虽然”是一个连词,常用于汉语的转折复句中,表示承认某一事实的同时引出与之相反或相对立的另一层意思。以下是详细解析:

1. 基本含义

2. 语法结构

3. 特殊用法

4. 注意事项

5. 文化语境

在汉语表达中,“虽然…但是…”结构常用于缓和否定语气,通过先认可对方观点再提出不同意见,体现委婉沟通技巧。

如需进一步辨析近义词(如“即使”“纵然”),可提供具体例句辅助理解。

别人正在浏览...

熬稃阿魏鲍参军笔干秉彝奰怒播流怖慴赤熛打颏歌躭阻雕谈断齑画粥对问扼隘防微泛齐反省菲材风靡風雨飄颻府榭富邑改官弓梢挂肚牵肠含襚鹤瓢缓急相济互补僭偪节食缩衣节义集镇旷若发蒙冷锻马袋马垛漠溟庖屋韸子譬止欠肚儿亲家千里蒓羹骑驴倒堕七纵七擒沙鰛神而明之笙籥时奥使巧收市霜鸟殊途绦笼腾飞同称文扮虾菜象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