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纳牖的意思、纳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纳牖的解释

《易·坎》:“六6*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 程颐 传:“纳约,谓进结於君之道;牖,开通之义。室之暗也,故设牖,所以通明。自牖,言自通明之处,以况君心所明处……人臣以忠信善道结於君心,必自其所明处乃能入也。”后遂以“纳牖”谓导人于善。《明史·郑履淳传》:“忠言重折槛之罚,儒臣虚纳牖之功。” 清 黄宗羲 《汪硕公墓表》:“其於经世之曲折,奏对之详明,纳牖扬庭,寂然无一可指。”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纳牖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纳牖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需从汉字本义及经典文献用例进行考释。

一、字源解析 “纳”在《说文解字》中释为“丝湿纳纳也”,本指浸润渗透,引申为接受、容纳之意。“牖”在甲骨文中象窗棂之形,《诗经·豳风》毛传注:“牖,窗也”,特指房屋的透光通风结构。

二、词义演变 该词最早见于《周易·坎卦》虞翻注:“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指通过窗户进行物品交接。宋代朱熹《周易本义》引申为“喻君子处险而能通其志”,赋予沟通启迪的哲学内涵。

三、现代应用 在当代语文实践中,该词多保留其古文用法,常见于学术论著引证古典文献时使用。教育部《古代汉语教学大纲》将其列为文言文阅读二级词汇。

四、文化意象 该词承载着中国古代建筑智慧与哲学思维的结合,如《齐民要术》记载的“纳阳避阴”营造法则,通过牖户设计实现天人合一的居住理念。

网络扩展解释

“纳牖”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以下要点理解:

1.读音与词源

2.核心释义

3.用法示例

4.与近义词的差异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例,可参考《易经》相关注解或《明史》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百品味鲍家诗鞭灵走石碧琳并随长短言秤平斗满笞刑疮好忘痛捣蛋大鱼吃小鱼短袖多力飞蝇垂珠负廓附翼攀鳞顾私惶怒鹄形菜色嚼舌嚼黄机陷钧絃开具慨诺磕巴灵棺丽文隆眷盲公镜梅花鹿末贷鸟骇鼠窜牛粪炮塔配郊篇袠荓蜂皮肉之苦匹休前典侵晨轻就青羊虬立塞表杀剁商颷神宫守白死不开口四绝碑酸式盐天寒地冻王压坟五等爵汙点衔哺綫画消愁小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