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荡夷的意思、荡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荡夷的解释

扫荡平定。 南朝 宋 何承天 《安边论》:“总率虎旅精卒十万,使一举盪夷,则不足稍勤王师,以劳天下。”


荡平。 唐 刘禹锡 《贺平淄青表》:“五纪巢穴,一朝荡夷,遂使 齐 鲁 之乡,復归仁寿之域。” 宋 王安石 《李通叔哀辞》:“邪志荡夷兮,正气独完。”参见“ 荡平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荡夷"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现代汉语词典中较少单独收录,其含义需从构词语素及古籍用例中分析。根据字义溯源与文献记载,其核心含义可解释为:

一、字义分解与核心含义

  1. "荡":本义为清除、涤除(《说文解字》:"荡,涤器也"),引申为扫荡、铲平。
  2. "夷":本义为平坦(《说文解字》:"夷,平也"),引申为平定、诛灭。

    复合义:"荡夷"指武力清除、彻底平定,多用于描述军事行动中对叛乱势力或敌对部族的剿灭,强调彻底肃清、不留残余。

二、古籍文献用例佐证

  1. 《后汉书·西羌传》:

    "荡夷残寇,平定边疆。"

    此处指武力扫荡羌族叛乱势力,恢复边境安定(转引自中华书局点校本《后汉书》卷八十七)。

  2. 《资治通鉴·唐纪》:

    "命将出师,荡夷群盗。"

    形容朝廷出兵彻底剿灭盗匪集团(参考中华书局《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五)。

  3. 《读通鉴论·五代下》(王夫之):

    "虽暂荡夷,终难根绝。"

    指对割据势力虽暂时武力平定,但难以长治久安(见《船山全书》第十册)。

三、近义辨析

与"平定""剿灭"相比,"荡夷"更强调武力手段的彻底性与破坏性,隐含肃清敌对势力的决绝态度,属古代军事用语,现代汉语中已罕用。

结论:"荡夷"为具暴力色彩的军事术语,释义需依托权威古籍用例及字源考据,其核心语义为以武力彻底清除、平定敌对势力,属历史语境下的特定表达。

网络扩展解释

“荡夷”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扫荡平定”,多用于描述军事或政治上的彻底清除与征服。以下是详细解析:


词义解释

  1. 基本含义
    根据权威文献(如南朝宋何承天《安边论》、唐刘禹锡《贺平淄青表》等),“荡夷”指通过武力或强力手段扫除障碍、平定动乱,强调彻底性。例如:

    • 何承天提到“一举荡夷”,指以军事力量迅速平定边疆;
    • 刘禹锡用“一朝荡夷”形容短时间内清除长期盘踞的势力。
  2. 延伸用法
    在部分语境中,该词也包含“荡平”“肃清”之意,如王安石《李通叔哀辞》中“邪志荡夷”指消除邪念、恢复正气。


常见误解辨析


使用场景

  1. 历史文献:多用于描述战争胜利或政权统一,如“五纪巢穴,一朝荡夷”(《贺平淄青表》)。
  2. 文学表达:可引申为对思想、弊端的彻底清除,如“正气独完”前的“邪志荡夷”。

“荡夷”是一个具有强烈行动色彩的词汇,强调以强力手段实现全面平定。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避免与“夷族”等字面义混淆。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安边论》《贺平淄青表》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北歌滮涧濒临笔挺拨楞吃太平饭传觞搥牛春牛窜责端罩对茬耳视目食飞眼传情附死负依膏灯高饤公听并观鳏民鸿卓怀冤抱屈花林粉阵活校噭咷接翮近乎金图书金竹酒纠朗白领地令仪里学龙图满弓毛目马院梅粉末屑凝淀女朋友拍车怕水赔奁贫累千室长起墨逡遁时异事殊送鈎铴锣筒糉腿裆雾敞小黠大痴笑盐犀璧西疆谿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