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校”是校勘学中的一种方法,与“死校”相对,主要指在核对原稿时不仅校对文字,还需主动检查原稿本身的错误或疏漏。以下是详细解释:
活校指校对过程中不仅机械对照文本,还需判断原稿内容的合理性,甚至修正原稿错误。例如,当发现原稿存在逻辑矛盾或事实错误时,校勘者需主动提出修正,而非单纯记录差异。
多用于古籍整理、孤本修复等缺乏多版本参照的情况。例如校勘仅存的手抄孤本时,需通过活校弥补版本缺失的问题。
提示:“校”字在此语境中读作jiào,特指核对、订正的动作(见)。如需了解具体校勘案例,可参考文献学专业资料。
《活校》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指的是修整、润色文稿的活动。它可以用来形容对文章或文件进行校对、修改、补充等工作。
《活校》的部首可以分别是“氵”和“木”,其中“氵”是水的偏旁部首,“木”是木头的部首。《活校》一共有14画。
《活校》一词始见于明代魏了翁的《魏氏诗集后集序言》中,用来描述校勘经书时的活跃气氛和精细工作。后来,这个词逐渐被广泛运用于校对、审查各类文稿的活动中。
《活校》的繁体字为「活校」,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和现在有所区别。其中,《活校》的古代写法为「活校」。
1. 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编辑,擅长进行活校工作。
2. 经过他精心的活校,手稿变得更加流畅易懂。
活跃、活力、校对、修整、润色
校勘、校审、润饰
草率、粗制滥造、不校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