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筒糉的意思、筒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筒糉的解释

亦称“ 筒米 ”。亦称“ 筒饭 ”。食品名。以菰叶裹黏米,类似后世的粽子。《初学记》卷四引 晋 周处 《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鶩角黍,进筒糉,一名角黍。”《岁时广记》卷二一引 宋 吕原明 《岁时杂记》:“端午因古人筒米,而以菰叶裹黏米,名曰角黍,相遗。俗作糉。” 元 费著 《岁华记丽谱》:“五月五日,宴 大慈寺 ,设厅,医人鬻艾,道人卖符,朱索綵缕,长命辟灾之物,筒饭角黍,莫不咸在。”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筒糉”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义(食品类)

  1. 定义与起源
    筒糉(拼音:tǒng zòng)是古代一种传统食品,以菰叶包裹黏米制成,形态与后世的粽子相似。菰叶即茭白叶,早期可能也使用竹筒作为容器包裹米食,后逐渐演变为叶片包裹的形式。

  2. 别称与演变
    亦称“筒米”“筒饭”,其制作方式体现了古代食物贮存与烹调的智慧,可视为粽子的前身之一。


二、引申含义(成语类)

部分资料提到“筒糉”作为成语使用,意为“虚有其表”,形容外表看似充实、内里空虚无物。此用法可能源自“筒”作为容器的意象(如竹筒),引申为表面饱满、内里空洞的比喻。但需注意,这一解释多见于现代网络词典,传统文献中较少见,建议结合权威古籍进一步考证。


综合说明

建议通过《汉语大词典》或专业历史文献进一步核实细节。

网络扩展解释二

《筒糉》是什么意思

《筒糉》是一个地方性词语,主要在四川、重庆等地方使用,指的是一种传统的食物。

拆分部首和笔画

《筒糉》的拆分部首是竹(⺮)和米(米),共计10个笔画。

来源

《筒糉》一词来源于方言,指的是一种用竹筒糯米制作的食物。竹筒被用来包裹糯米,再经过蒸制而成,具有独特的香味和口感。

繁体

《筒糉》在繁体中的写法为「筒粽」。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筒糉》一词的写法可能会有所差异,但一般是用「⺮」代替「竹」,以及使用「米」的变体「粦」的形式。

例句

1. 我昨天吃了一根美味的筒糉。

2. 奶奶手艺高超,每年端午节都会亲手做一些筒糉。

组词

筒糉不是一个常见的词语,所以比较难与其他词语组合。但是可以与描述食物的形容词如美味、香甜等组合。

近义词

筒糉与粽子有些相似,请问是否需要提供更多关于粽子的信息?

由于筒糉为地方性词汇,很少与其他词语产生近义关系。

反义词

由于筒糉为特定食物,没有明显的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

欸乃歌案屯白干儿暴饮暴食本谋哔剥不当道逞富侈富崇奬垂天翅刺莓澹沲箪食壶浆啖咋砘车蠹食耕畬骨肥厚桂烛果品豪健后时齁睡慧明积甲山齐计开金光草卷迹濬发聩眊苦荬浪酒闲茶戾虫力攻卖乖弄俏马上房子麻织品密札弄文盼辰勾捧心西子淠淠全身远祸取经群情三沐摄卫折狱施工水偃丝绸邃美天慈通禀同寅协恭伟绩为民父母仙旌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