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端罩的意思、端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端罩的解释

清 代一种极珍贵的皮制礼服。其式似裘衣而较宽,长毛外向,左右衩微高,各悬飘带一。虽亲王亦非赐赉不能服。参阅 清 抟沙拙老 《闲处光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端罩是中国古代服饰中的专用名词,特指清代官员冬季朝会时穿着的毛皮外衣。根据《汉语大词典》记载,端罩为“以黑狐或紫貂为表,衬以月白色缎里,圆领对襟,长及膝下”的礼服饰物。其形制源自满族传统服饰,袖口平直宽大,衣身不施纽扣,仅以左右襟交叠系带固定,体现了满族骑射文化与中原礼制融合的特点。

在《清会典》礼制规范中,端罩按等级严格区分材质:亲王用青狐皮,贝勒用貂皮,文官一品至三品得用猞猁狲、豹皮等。这种服饰仅限重大典礼或朝觐场合穿着,日常公务不得使用,凸显了清代服饰制度的等级性与仪式性。故宫博物院现存乾隆帝御用石青缎缀绣八团龙纹黑狐皮端罩实物,印证了文献记载的形制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端罩”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一、清代服饰制度中的端罩(主要含义)

  1. 定义与用途
    端罩(满语称“打呼”)是清代皇帝、亲王及高级官员冬季穿着的礼服,用于替代衮服或补褂,套在朝袍或吉服袍外。

  2. 形制特点

    • 圆领、对襟、平袖,长度及膝;
    • 长毛外向(翻毛设计),左右开衩较高;
    • 两侧各悬一条飘带。
  3. 材质与等级
    采用珍贵皮毛制成,属于身份象征,需皇帝赏赐方可穿着,即使亲王也不例外。


二、其他语境中的解释(较少见)

部分资料提到“端罩”作为成语,表示“处理事情公正、不偏不倚”,但此用法未见于权威历史文献,可能与词语的现代引申或误用有关。


主流解释集中于清代服饰制度,其他含义需谨慎考据。如需进一步了解服饰细节,可参考《闲处光阴》等清代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阿可赤半面备边蹦蹦跳跳别柎恻痛愁艳传谕吹毛数睫初衷稻芒典主叠字抖搂忿怒肤如凝脂干橹回道人悔婚讲搜见官阶合劲敌镜片进迈军咨擂搥略斜乐行忧违连号陵空另院柳緑桃红龙御上宾鸾孤路节縻军闹钟驽马铅刀呕嘎瓶隐毗翼青鞵僛僛群扰揉挪山堂哨鹿折钗股饰词顺默佻躁同窗通汗土酒为裘为箕闻风而至寤移晓鬯矽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