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纠的意思、酒纠的详细解释
酒纠的解释
亦作“ 酒糺 ”。昔人饮宴时,劝酒监酒令的人。 唐 无名氏 《玉泉子》:“命酒糺来要下筹,且喫罚爵。”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 苏叔党 政和 中至东都,见妓称‘録事’,太息语 廉宣仲 曰:‘今世一切变古, 唐 以来旧语尽废,此犹存 唐 旧为可喜。’前辈谓妓曰‘酒纠’,盖谓録事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畿辅·禁歌妓》:“惟藩镇军府例设酒糺以供宴享,名曰营妓。”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一日,酒纠宣觴政,约各言所畏,无理者罚,非所独畏者亦罚。”
词语分解
- 酒的解释 酒 ǔ 用高粱、米、麦或葡萄等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白酒。啤酒。料酒。 * 。茅台酒。酒浆。 笔画数:; 部首:酉; 笔顺编号:
- 纠的解释 纠 (糾) ū 缠绕:纠缠。纠纷。 矫正:纠偏。纠正。 集合(含贬义):纠合。 笔画数:; 部首:纟;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酒纠"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古代称谓,主要指在宴饮活动中负责监督礼仪、维持秩序、主持酒令的人。其详细释义如下:
一、核心释义
指古代宴席上负责执掌酒令、维持秩序、监督礼仪的人。常由熟悉礼仪、善于言辞、反应敏捷者担任,类似于现代的宴会主持人或酒司令,但更强调其监督与纠察的职能。
二、职能详解
- 监察礼仪:监督宾客饮酒礼仪是否合规,防止失态逾矩行为。
- 主持酒令:负责行酒令(如划拳、飞花令等),裁决胜负,并监督罚酒执行。
- 维持秩序:确保宴饮活动有序进行,调解席间可能发生的争执。
- 活跃气氛:通过言语、才艺等方式调节宴会气氛,促进宾主尽欢。
三、身份与演变
- 起源:其职能可追溯至周代宴饮礼仪中的“监”、“史”等职官,负责记录和监督。
- 唐宋盛行:在唐宋时期,随着城市经济繁荣和宴饮文化兴盛,“酒纠”角色在公私宴席(如官府宴请、文人雅集、市井酒肆)中普遍存在。
- 人员构成:多由才貌出众、能言善辩的女性担任(尤其在某些娱乐场合),亦有男性担任者。后亦成为对歌妓、乐籍中负责行酒令者的称呼。
四、文献佐证
- 唐代记载:唐·孙棨《北里志·天水仙哥》:“仙哥酒纠,善令章,巧谈谐,诸妓皆畏其敏辩。”
- 宋代记载: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等笔记亦有对宴席间类似角色的描述,反映了其社会功能。
五、关联称谓
有时亦被称为“席纠”、“觥录事”、“律录事”等,皆强调其在酒席上执掌法令、记录功过的职责。
“酒纠”是中国古代宴饮文化中产生的特殊角色,集礼仪监督者、酒令执行官、气氛调节者于一身,是理解传统社交礼仪与娱乐活动的重要切入点。其称谓及职能反映了古人对宴饮秩序与雅趣的重视。
参考资料来源:
-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 罗竹风 主编.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 王力 等.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 商务印书馆. (注:虽为字典,但收录并解释了该词条,并引用了《北里志》例证)
- 辞源修订组. 《辞源》(第三版). 商务印书馆. (注:作为大型古汉语辞书,对“酒纠”有详细考释)
网络扩展解释
“酒纠”一词在历史文献和现代语境中存在不同解释,需结合具体来源分析:
-
古代饮宴中的职务(主要来源)
- 指宴席中负责劝酒、监督酒令执行的人,又称“酒糺”。该角色多见于唐宋时期,如《玉泉子》记载“命酒糺来要下筹”,陆游《老学庵笔记》提到妓女被称为“録事”,与“酒纠”职能相似,属唐代旧俗遗留。
-
因酒引发的纠纷(次要来源)
- 现代部分词典将其解释为成语,指因饮酒导致的争执,强调酒精对情绪的影响可能引发冲突。但此释义未见于古籍,可能是现代引申或误传。
辨析建议:
- 历史文献中“酒纠”主要指职务,建议优先采用此释义。
- 若语境涉及现代纠纷,需结合上下文判断是否为引申用法。查证时推荐参考《老学庵笔记》等古籍记载,或权威历史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挨户哀结唵诨帮工背境兵储不转头才实鬯通宸掖持时宠儿麤秽凋耗笃学好古风宇故语骇鸡犀海濶天空鹤唳华亭昈分恢谲回滩兼通交诟劫战旌羽紧随课式控扼寇叛款笃连抵其隙连阡累陌灵香落落寡合庐茔路中麦茬韸子扑甩前锋营蜣丸七升之布祛禳人工喉霜灾探汤蹈火蜪蚅条三窝四体识蹄閒三寻桐爨抟香弄粉顽蔽婉美委笄微磬温粹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