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放纵;无拘束。《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论》:“ 鲁连 其指意虽不合义,然余多其在布衣之位,荡然肆志,不詘於诸侯。” 宋 苏洵 《诗论》:“吾法既已大弃而不顾,则人之好色与怨其父兄之心,将遂荡然无所隔限。” 明 王廷相 《慎言·御民》:“夫法以治之,而犹有意外之奸,况荡然自由乎?”
(2).毁坏;消失。《后汉书·党锢传序》:“朝野崩离,纲纪文章荡然矣。” 唐 白行简 《李娃传》:“岁餘,资财僕马荡然。”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沉溺逝波,莫知所届,文明真髓,顷刻荡然。”
(3).坦荡;宽大。《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陛下迈踪古圣,荡然无忌,故虽敌国诽谤之言,咸肆其辞而无革讳。”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三:“﹝ 周太玄 ﹞昔标怀道之志,今见荡然之德,上合乾纲,下应地纪,依如仙格,合中品之上。” 宋 苏轼 《因擒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宜札子》:“若非心服,则吾虽荡然开怀,待之如旧,能必其不叛乎?”
(4).空寂貌。《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十八界既空,一切皆空,唯有本心荡然清净。” 元 白朴 《东墙记》第二折:“小生 马文辅 ,自从那日见了那小姐之后,朝则忘食,夜则废寝,其心荡然,如有所失。” 杨沫 《乡思的朝和暮》:“如今荡然的空场上,只留得他用来烤火的一个凹形大石钵。”
“荡然”是一个多义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根据权威资料(),具体释义如下:
一、核心含义
毁坏消失(最常见义项)
坦荡宽大
二、其他古义 3.放纵无拘束
三、常见搭配
提示:现代汉语中,“毁坏消失”为最常用义,其他含义多出现于古籍或特定语境。如需更多例句或词源考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等典籍。
牓题报告文学苞蘖把搔辈行伯益传禀传尸垂钩辍学搭班子掉书囊彫瑑诋劾凡此逢纷奉还负衡据鼎共具工商户挂念桧烟黄榆塞回遑回匝祸结兵连交当就位连底连面炼术猎奇利通柳棉漏星堂噜嗦杪季难为听派还破译乾乾浄浄轻平气吞虹蜺阙少任从风浪起,稳坐钓鱼船上嗣伤俗手势语松筠之节所业投注兔罝万隆会议鍡鑸五位百法霞旦响卜箫韶九成小业邪僞泄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