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荡然的意思、荡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荡然的解释

(1).放纵;无拘束。《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论》:“ 鲁连 其指意虽不合义,然余多其在布衣之位,荡然肆志,不詘於诸侯。” 宋 苏洵 《诗论》:“吾法既已大弃而不顾,则人之好色与怨其父兄之心,将遂荡然无所隔限。” 明 王廷相 《慎言·御民》:“夫法以治之,而犹有意外之奸,况荡然自由乎?”

(2).毁坏;消失。《后汉书·党锢传序》:“朝野崩离,纲纪文章荡然矣。” 唐 白行简 《李娃传》:“岁餘,资财僕马荡然。”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沉溺逝波,莫知所届,文明真髓,顷刻荡然。”

(3).坦荡;宽大。《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陛下迈踪古圣,荡然无忌,故虽敌国诽谤之言,咸肆其辞而无革讳。”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三:“﹝ 周太玄 ﹞昔标怀道之志,今见荡然之德,上合乾纲,下应地纪,依如仙格,合中品之上。” 宋 苏轼 《因擒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宜札子》:“若非心服,则吾虽荡然开怀,待之如旧,能必其不叛乎?”

(4).空寂貌。《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十八界既空,一切皆空,唯有本心荡然清净。” 元 白朴 《东墙记》第二折:“小生 马文辅 ,自从那日见了那小姐之后,朝则忘食,夜则废寝,其心荡然,如有所失。” 杨沫 《乡思的朝和暮》:“如今荡然的空场上,只留得他用来烤火的一个凹形大石钵。”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荡然的汉语释义解析

一、基本释义

"荡然"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有两层核心含义:

  1. 形容词:形容完全失去、空无所有的状态。例:"火灾后,藏书荡然无存"(来源:《现代汉语词典》)。
  2. 副词:表示彻底、完全,多修饰动词。例:"旧俗至此荡然改易"(来源:汉典网)。

二、词源演变

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庚桑楚》"荡然清静",原指空旷无物的自然状态。唐代诗文(如柳宗元《小石城山记》)中引申为"完全消失"的抽象含义(来源:国学大师网)。

三、用法解析

现代汉语中,"荡然"多用于书面语境,常见搭配包括:

四、近义辨析

与"全然""殆尽"相比,"荡然"更侧重"无保留的彻底性",且多用于消极语义(例:"信任荡然瓦解")(来源:汉典网)。

网络扩展解释

“荡然”是一个多义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根据权威资料(),具体释义如下:

一、核心含义

  1. 毁坏消失(最常见义项)

    • 指原有事物完全损毁或消失。如《后汉书》载“纲纪文章荡然矣”,描述制度崩坏;现代例句“资财仆马荡然”,或“灰尘荡然无存”。
  2. 坦荡宽大

    • 形容心胸开阔、不拘小节。如《三国志》中“陛下荡然无忌”,指君主胸怀宽广。

二、其他古义 3.放纵无拘束

  1. 空寂状态
    • 描述空旷寂寥的景象,如元曲“其心荡然,如有所失”。

三、常见搭配

提示:现代汉语中,“毁坏消失”为最常用义,其他含义多出现于古籍或特定语境。如需更多例句或词源考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谙详遨游拌嘴拌舌避咎不可乡迩草茆策虑柴祭茶农传踏多采烦积奉箕箒伏惟革新弓弓贯穿话筒鉴别简捷鉴止交卷记存节纪街门金锁甲橛痿军田空囊狂会款款而谈库兵栗色挛囚梅花岭记鸣鍭拚舍普儿钱青孱请实緧缩逡巡酒软舞上本是察师祭时伦收襜司马竹悚愧松溜肃迈推伐托天无量劫仙蟾橡饭菁羹祥蓂小派鸮心鹂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