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身居高位,肩负重任。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程器》:“ 孔光 负衡据鼎,而仄媚 董贤 ;况 班 马 之贱职, 潘岳 之下位哉!” 周振甫 注:“负衡据鼎,指处丞相位。衡,秤,表持平;鼎,三足,喻三公。”
“负衡据鼎”是一个古代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进行解释:
指身居高位、肩负重任,常用来形容担任重要官职或承担重大责任的人。其中:
出自南朝梁代刘勰的《文心雕龙·程器》,原文提到“孔光负衡据鼎,而仄媚董贤”,通过历史人物孔光(西汉丞相)的例子,讽刺身居高位者谄媚权臣的行为。
该成语强调高位与责任并存,常暗含对权臣德不配位的批判。例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借古讽今,指出古代将相多有瑕疵,提醒文人应注重品德。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文心雕龙》原文及周振甫的注释资料。
《负衡据鼎》是一个成语,由“负衡”和“据鼎”两个词组成。负衡是指隐忍忍耐,忍受压力或痛苦。据鼎是指支撑鼎的柱子,比喻承受重任。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承受重压,忍受痛苦。
部首和笔画:
负的部首是贝,总笔画数是贝的总笔画数。
衡的部首是行,总笔画数是10。
鼎的部首是钅,总笔画数是14。
来源:
《负衡据鼎》一词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愿尽矣,曰楚国之死也,愿帝出今杀楚国。懿以谢曰:有司否之,舍杀一国而封一山,取全今民,吴起固弗能入楚,今所请一谒此使如杯水之举,以奉负衡,以据鼎足。”此处用以形容孙子吴起为国家负责承担重担。
繁体:
《負衡據鼎》
古时候汉字写法:
《負衡據鼎》
例句:
他负衡据鼎,默默承担起了家庭的生计重担。
组词:
负重、衡量、据守、鼎盛
近义词:
忍耐、承受、包容
反义词:
逃避、抗拒、不负责任
徧周薄田不亏不由人参天草地楚鬓春溟窜匿待决打问号雕落顶饰地盘恶心钱吠形分杪付法感私冠盖相望规造汗巾合节横翥剪绺疾惫九陌旧习讥玩魁解彍骑连旝列郡列罗珑玲龙椅名门鸟迹文驽悍凄曼秦石寝石酋豪骑者善坠如臂使指伤风败化伤悔伤家生卉屎橛子属辞水墨黍酏泗洟夙陨讨阅铁笔吐法网罗仙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