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用手指搔痒。《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性復多蝨,把搔无已。” 李善 注:“把,蒲巴反。”五臣本作“杷”。
“把搔”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使用场景可通过以下几方面综合解释:
基本释义
“把搔”指用手指搔痒,尤其用于描述因身上有虱子等寄生虫而频繁抓挠的行为。该词最早见于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性复多蝨,把搔无已”,李善注“把”的发音为“蒲巴反”(即拼音近似“bǎ”),表示抓握动作。
词源与结构
使用场景
主要用于古代文学或历史文本中,描述因卫生条件限制导致的生理困扰,例如嵇康借“把搔无已”表达自身不拘小节的生活态度,侧面反映魏晋名士的放达之风。
注意事项
建议在理解时优先参考《文选》等经典文献及权威辞书(如汉典)的解释,避免混淆现代引申义。
《把搔》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搔抓、痒痒的感觉。通常用来形容一种痒痒的感觉或者难以忍受的疼痛。
《把搔》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的部首是手,右边的部首是木。总共有8个笔画。
《把搔》的来源并不明确,但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有所提及。在繁体字中,把搔的写法为「把搔」。
在古时候,把搔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我们现在流传的《把搔》多采用现代汉字写法。
1. 我的脚一直把搔,我真是忍受不了!
2. 这种草让我觉得把搔,简直难以忍受。
组词:抓搔、抓痒、搔首弄姿。
近义词:抓痒、搔痒。
反义词:舒适、无痒。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