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失之俗气。《梁书·文学传上·何逊》:“ 云 ( 陆云 )谓所亲曰:‘顷观文人,质则过儒,丽则伤俗。其能含清浊,中今古,见之 何 生矣。’”
(2).谓不合世俗。 宋 欧阳修 《鉴画》:“余非知画者,强为之説,但恐未必然也。然世谓好画者,亦未必能知此也。此字不乃伤俗耶?”
“伤俗”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多方面的含义和用法:
指行为举止违背社会风俗或礼仪规范,可能表现为不雅、失礼或不合时宜的举动。例如在公共场所做出不文明行为,即属于“伤俗”。
失之俗气
指事物或言行过于庸俗,缺乏雅致。例如《梁书》中评价文人作品时提到“丽则伤俗”,即过度华丽反而显得俗气。
不合世俗
强调与主流价值观或传统习俗相悖。宋代欧阳修在《鉴画》中曾用此词质疑画作是否符合世俗审美。
该词最早可追溯至《庄子·盗跖》篇,通过盗跖破坏礼法的故事,引申为对违背社会秩序行为的批判。后世文学作品中(如《梁书》)也多次引用此概念。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和中的文学引证。
《伤俗》是一个意思丰富的词语,可以表示多种含义。一般来说,它指的是违背社会公共道德、破坏社会风尚的行为或事物。
根据《康熙字典》,《伤俗》的拆分部首是“亻”(人字旁),笔画数为7画。
《伤俗》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天地》一章,用来指责君主偏离正道,导致社会风尚堕落。后来,这一词汇被广泛应用于文化、道德、礼仪等方面的批评。
《伤俗》的繁体字为「傷俗」。
古代汉字中,「伤」的写法略有不同,有时会使用「傷」或「損」来表示。而「俗」这个字在古代并没有变化太大。
1. 他凭借歌声纯美而不伤俗,赢得了观众们的喜爱。
2. 这部电影深入人心,没有过多的伤俗元素,反而带给观众关于人性的思考。
伤风化、伤风败俗、伤风败德等。
玷污、败坏、破坏、蛮横等。
维护、养成、培养、健全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