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和乐貌。《左传·隐公元年》:“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 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 杜预 注:“洩洩,舒散也。” 杨伯峻 注:“洩本作泄,今作洩者,盖仍《唐石经》避 唐太宗 李世民 讳改。《金泽文库》本作泄。”《文选·张衡<思玄赋>》:“聆广乐之九奏兮,展洩洩以肜肜。”旧注:“洩洩肜肜,皆乐貌。”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 王粲 《赠杨德祖》诗云:‘我君饯之,其乐洩洩。’”
(2).舒徐貌。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内有 成山 ,衝出此险道,洩洩宵行至 威海卫 所,开泊 刘公岛 。”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阿樨》:“明知弟幼弱,不加防护,任其独行,不饱豺虎,必遭颠坠。汝虑我死后,数亩山田,不能独受,故幸灾乐祸,洩洩独归耶?”
(3).飞翔貌。《文选·木华〈海赋〉》:“羣飞侣浴,戏广浮深。翔雾连轩,洩洩淫淫。” 李善 注:“洩洩淫淫,飞翔之貌。”一说沉浮貌。见 张铣 注。
(4).任风貌。《文选·木华<海赋>》:“於是舟人渔子,徂南极东……或掣掣洩洩於裸人之国,或汎汎悠悠於黑齿之邦。” 李善 注:“掣掣洩洩,任风之皃。”
(1).鼓翼貌。一说缓飞貌。《诗·邶风·雄雉》:“雄雉于飞,泄泄其羽。” 毛 传:“雄雉见雌雉飞,而鼓其翼泄泄然。” 朱熹 集传:“泄泄,飞之缓也。”
(2).闲散自得貌;和乐貌。《诗·魏风·十亩之间》:“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 朱熹 集传:“泄泄,犹闲闲也。”《诗·魏风·十亩之间》:“桑者闲闲兮。” 朱熹 集传:“闲闲,往来者自得之貌。” 晋 夏侯湛 《猎兔赋》:“盘紆游田,其乐泄泄。”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一》:“思及此而犹泄泄于民上者,非人心也。”
(3).弛缓;懈怠。《诗·大雅·板》:“天之方蹶,无然泄泄。” 朱熹 集传:“泄泄,犹沓沓也;盖弛缓之意。”《明史·方从哲传》:“四十六年四月,大 清 兵克 抚顺 ,朝野震惊。帝初颇忧惧,章奏时下,不数月泄泄如故。” 清 钱谦益 《跋〈董侍郎文集〉》:“今之边镇,只恃一 辽 ,一旦有事,内虚外弱…… 金 再举而 宋 虏者,以不听 李纲 ,散遣勤王诸将之故,今可泄泄不早为之所乎?” 清 林则徐 《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餉之银。”一说竞进貌。见《诗·大雅·板》 孔颖达 疏。或说多言。见《说文·口部》“呭”和《言部》“詍”。
“泄泄”是一个多音多义词,其含义根据读音和语境不同而变化,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和乐、舒散貌
常见于古籍中描述融洽愉悦的状态。例如《左传·隐公元年》记载,姜氏在隧道外感叹“其乐也洩洩”,杜预注解为“舒散”之意。
其他用例:张衡《思玄赋》用“洩洩以肜肜”形容音乐之美。
飞翔或沉浮貌
《海赋》中“翔雾连轩,洩洩淫淫”描述鸟群飞翔的姿态,李善注为“飞翔之貌”。
任风貌
部分文献提及“任风貌”,但具体用例较少(、2未详述)。
鼓翼或缓飞貌
《诗经·邶风·雄雉》以“泄泄其羽”形容雄雉翅膀缓慢扇动的姿态,朱熹解释为“飞之缓也”。
闲散自得、和乐貌
《诗经·魏风·十亩之间》中“桑者泄泄兮”描绘采桑人悠然自得的场景,朱熹注为“闲闲也”。晋代夏侯湛《猎兔赋》亦用“其乐泄泄”表达愉悦。
弛缓、懈怠
《诗经·大雅·板》批评“无然泄泄”,朱熹释为“弛缓之意”,引申为态度散漫。《明史》中“泄泄如故”亦指懈怠。
以上解释综合了《诗经》《左传》等经典用例及历代注释,涵盖文学、历史语境中的多重含义。
《泄泄》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暴露、揭示。通常用来形容某个事物被公开或揭露出来的状态。
《泄泄》的部首是氵(三点水),表示与水有关。它的笔画数为7画。
《泄泄》是一个民间创造的新词汇,没有固定的书面出处。它通常用于口语或网络语言中,表达某种事物被曝光或揭示的状态。
《泄泄》的繁体字为「洩洩」。
在古代汉字中,泄的写法与现代相似,而洩原本的写法为「泄」。这两个字在古代都有表示流出、排泄的意思。
1. 这个丑闻终于被曝光了,泄泄了那些腐败官员的丑恶嘴脸。
2. 他躲在角落里,一脸紧张的表情,怕被泄泄出来的秘密暴露。
3. 这个妇女拍照放到社交媒体上,意外地泄泄了整个公司内部的机密。
泄怒(指发泄自己的怒气)、泄密(指透露或泄露秘密)、泄愤(指发泄个人的不满情绪)。
近义词:揭露、曝光、暴露、显露。
反义词:隐藏、保密、隐瞒、掩盖。
伴唱嬖惑萆荔朝郎赤后崇朝虫虎酬効捶楚春慵催化裂化打冷捶丹室迭翠东园公二亥飞钩坟场过故人庄瞽言妄举恒状户丁浑拨四壶尊井蛙之见狙伺口述匡壁髡跣量能授官例拘临邛酒榴皮字龙骧内销涊颜逆孽牛折齿抛堶峭隽曲蔽赛鬪三学少壮胜兵兽铠双豆塞聪水精四饭四枝素旗脱走緼巡乌焦巴弓吾家麒麟五岳图相濡以泽晓色遐漂洗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