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末代。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 秦 之初兴……降及杪季,骄於得意,穷奢极泰,加之以威虐。”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 吴 之杪季,殊代同疾。”
“杪季”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结合相关释义和文献引证解释如下:
字面含义:由“杪”(miǎo)和“季”组合而成,均含“末尾”之意。
综合释义:指朝代或时代的末期,常暗含衰败之意,如“末代”。
该词多见于晋代文献,如葛洪《抱朴子》:
多用于描述历史阶段的衰落期,如朝代更替、社会动荡时期,带有批判或反思色彩。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属书面化表达。
建议需要深入考证时,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抱朴子》原文,以获取更权威的释义和语境分析。
《杪季》是一个汉字词汇,它指的是年岁的末尾和年初之间的时间。在农历中,每年的冬至到来标志着一年的开始,而过了冬至后的几个月就是《杪季》。
《杪季》的拆分部首是木和月,它的总笔画数为9画。
《杪季》来源于《诗经》中的《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其中的“关关”意味着虽然季节已经过去,但是很快又会到来。繁体字中,可以写做「眇季」。
在古代,《杪季》的写法可能会有变化。根据《说文解字》的描述,早期的写法可能是「日入」表示季节的到来,后来金文和楚簡中出现了「兡午」的形状。而现在使用的「杪季」形式是后来形成的。
1. 这是农历年的开始,也是《杪季》的开始。
2. 《杪季》的气候逐渐转暖,春风吹来,百花盛开。
组词:杳杳季节、杨杨杪季、四季
近义词:岁末、冬季
反义词:立春、年初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