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万隆会议的意思、万隆会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万隆会议的解释

也称“亚非会议”。1955年4月,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非洲二十九个国家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的会议。讨论有关摆脱了殖民统治的新兴国家加强团结,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等问题。会上提出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等和平相处十项原则。会议反映的原则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万隆会议是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国家首次自主组织的国际会议,又称“第一次亚非会议”。此次会议共有29个亚洲和非洲国家及地区的代表参加,包括中国、印度、埃及等新兴独立国家,旨在促进亚非国家间的经济文化合作,共同反对殖民主义与种族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会议核心精神体现为“万隆十项原则”,其中包括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等主张。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被写入《亚非会议最后公报》,成为处理国际争端的重要准则。该原则强调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应超越意识形态分歧,聚焦共同利益。

从历史影响看,万隆会议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直接推动了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形成。会议文件收录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其倡导的南南合作理念至今仍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基础。中国在该会议中展现的外交智慧,为后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全球推广奠定了基础,这一历史进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中有权威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

万隆会议(又称亚非会议)是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一次历史性国际会议,共有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参与。以下是关于该会议的详细解释:

一、背景与意义

  1. 历史背景
    会议召开于冷战初期,亚非国家普遍面临殖民主义遗留问题和新独立国家维护主权的挑战。许多国家希望摆脱美苏两大阵营的对立,寻求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2. 开创性意义
    这是亚非国家和地区首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与的情况下讨论共同关切问题,标志着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作为国际政治新生力量的崛起。

二、核心内容与成果

  1. 会议主题
    围绕反帝反殖、维护民族独立、促进经济合作与世界和平展开讨论。
  2. 重要原则
    •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扩展版——十项原则,包括尊重主权、互不干涉内政、和平解决争端等。
    • 周恩来总理倡导的“求同存异”方针化解了分歧,促成共识。
  3. 文件成果
    通过《亚非会议最后公报》,明确反对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倡导经济文化合作。

三、万隆精神与影响

  1. 万隆精神
    以反帝反殖、团结合作、独立自主为核心,成为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的象征。
  2. 后续影响
    • 推动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加速殖民体系瓦解。
    • 为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形成奠定基础。
    • 中国通过参会提升了国际影响力,展现了和平外交形象。

四、补充说明

会议发起国包括印度、印尼、缅甸、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2025年将迎来万隆会议70周年,其倡导的多边主义精神至今仍具现实意义。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新华网等权威来源(如、11)。

别人正在浏览...

聱屈邦极碧涟谄骨缠夹二先生潮波臣制惮赫弹责丁点儿定交断雾放诞不羁费句风疏伏诛公诉人公元官茶錧钥孤驿怀愿花街柳陌戛齿荐更劫叛敬尊堇块金马客锦缬就功宽带鲁巵麻积面从暮楚朝秦纳木错南国孅儿山乌少俊盛颜市场经济说风说水树牙袒褊跳风调级铁黑挺生鮀江突起晚笋遗送惟所欲为吴京无胫而行物雄乡谒仙人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