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万隆会议的意思、万隆会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万隆会议的解释

也称“亚非会议”。1955年4月,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非洲二十九个国家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的会议。讨论有关摆脱了殖民统治的新兴国家加强团结,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等问题。会上提出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等和平相处十项原则。会议反映的原则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万隆会议(又称亚非会议)是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一次历史性国际会议,共有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参与。以下是关于该会议的详细解释:

一、背景与意义

  1. 历史背景
    会议召开于冷战初期,亚非国家普遍面临殖民主义遗留问题和新独立国家维护主权的挑战。许多国家希望摆脱美苏两大阵营的对立,寻求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2. 开创性意义
    这是亚非国家和地区首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与的情况下讨论共同关切问题,标志着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作为国际政治新生力量的崛起。

二、核心内容与成果

  1. 会议主题
    围绕反帝反殖、维护民族独立、促进经济合作与世界和平展开讨论。
  2. 重要原则
    •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扩展版——十项原则,包括尊重主权、互不干涉内政、和平解决争端等。
    • 周恩来总理倡导的“求同存异”方针化解了分歧,促成共识。
  3. 文件成果
    通过《亚非会议最后公报》,明确反对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倡导经济文化合作。

三、万隆精神与影响

  1. 万隆精神
    以反帝反殖、团结合作、独立自主为核心,成为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的象征。
  2. 后续影响
    • 推动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加速殖民体系瓦解。
    • 为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形成奠定基础。
    • 中国通过参会提升了国际影响力,展现了和平外交形象。

四、补充说明

会议发起国包括印度、印尼、缅甸、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2025年将迎来万隆会议70周年,其倡导的多边主义精神至今仍具现实意义。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新华网等权威来源(如、11)。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万隆会议》的意思

《万隆会议》指的是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的非同寻常的国际会议。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推动亚洲和非洲国家的独立、反对殖民主义以及促进全球南方国家的团结和合作。

《万隆会议》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万隆会议》这个词可拆分为以下部首:一(丨)、口、一(丨)、人(亻)和一(丨)。它的总笔画数为17。

《万隆会议》的来源

《万隆会议》一词来源于会议召开地点的名称,即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会议的正式名称是“万隆亚非会议”,意即“亚洲-非洲会议”。这个名称与会议的目标和范围密切相关。

《万隆会议》的繁体

《万隆会议》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萬隆會議」。

《万隆会议》的古时候汉字写法

根据古代汉字的写法规则,「万隆会议」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写成。例如,在古代汉字中,会议常常用「會」代替「会」,而「万隆」可能使用「萬隆」的形式。

《万隆会议》的例句

1. 1955年的万隆会议标志着亚洲和非洲国家加强合作与团结的重要一步。

2. 万隆会议为全球南方国家争取独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万隆会议》的组词

万隆、万隆亚非会议、亚非会议

《万隆会议》的近义词

亚洲-非洲会议、万隆亚非会议

《万隆会议》的反义词

没有明确的反义词,但可以将其与支持殖民主义、分裂的会议相对比。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