苞蘖的意思、苞蘖的详细解释
苞蘖的解释
(1).原指树木旁生的枝叶,后用以比喻子孙后代。《梁书·张缅传》:“虽苞蘖以代兴,终夷宗而殄族。”
(2).亦作“ 苞孽 ”。比喻残馀的邪6*恶势力。 清 李振裕 《祠阙里雅》诗:“苞蘖既除,干戈永戢,偃武覿文,风行四国。” 清 陈田 《明诗纪事辛籤·范景文》:“原欲摧陷廓清,洗而空之,非令一抚,豢彼苞孽,为苟且计也。”
词语分解
- 苞的解释 苞 ā 花托下面像叶的小片:花苞。苞片。含苞待放。 茂盛:竹苞松茂。 笔画数:; 部首:艹; 笔顺编号:
- 蘖的解释 蘖 è 树木砍去后从残存茎根上长出的新芽,泛指植物近根处长出的分枝:蘖枝。分蘖。 笔画数:; 部首:艹; 笔顺编号: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苞蘖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苞蘖(bāo niè)是汉语中具有双重含义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植物学本义和文学引申义两个角度解析:
一、植物学本义
- 茎干分枝:指禾本科植物主茎基部分蘖出的新枝芽,如《植物学大辞典》所述“苞蘖乃禾本植物再生之始”。例如水稻分蘖期的侧芽即属苞蘖。
- 根际萌芽:特指树木被砍伐后根部萌发的再生芽,《农政全书》记载“伐木留根,苞蘖丛生”,这一特性常见于柳树、杨树等树种。
二、文学引申义
- 事物萌芽:比喻事件发展的初始阶段,《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注解其“如祸患初萌,谓之苞蘖”,如《汉书》中“奸宄苞蘖”指祸乱初起。
- 宗族分支:在礼制文献中代指家族旁系,《礼记注疏》有“庶子者,父之苞蘖”的表述,与“嫡嗣”形成语义对应。
该词在《汉语大词典》中被标注为书面语词汇,现代汉语多见于文史类文本,日常口语使用频率较低。
网络扩展解释
“苞蘖”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bāo niè,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两种解释:
1.本义与比喻(主要含义)
- 本义:指树木旁生的枝叶或植物的新芽与花苞(如“苞”为花蕾,“蘖”为新芽)。
- 比喻引申:
- 子孙后代:如《梁书·张缅传》中提到“虽苞蘖以代兴”,用树木的旁枝比喻家族延续的子孙。
- 事物初露端倪:部分词典提到可比喻事物刚显露出征兆(如新芽初生)。
2.特殊语境下的引申义
- 残余的邪恶势力:通假“苞孽”,指残存的负面力量,多见于古代文献。
使用注意
- 现代使用中,第一类含义更常见,第二类多用于特定历史或文学语境。
- 不同词典对“苞蘖”的归类略有差异,部分将其视为普通词语,部分列为成语,需结合上下文理解。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梁书》等古籍或权威汉语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黯淡笆斗八股文表背匠表率搀燕倒熟话队伍繁茂泛越封底風陵分蘖忿塞干蛊国纲和缓黑附子横眸华贯换头监督江川敬惶尽心霁日究而言之峻诋利导利建林衡礼正漏脯充饥门礼蜜蠭泯邈密院偏帅贫蹇青览亲婣让耕辱知三官钱三居勝似沈卢书馆儿丝籰送呈嵩阳随邪枉担虚名娃子萎腇五阵险服痫眩瑕讁息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