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指树木旁生的枝叶,后用以比喻子孙后代。《梁书·张缅传》:“虽苞蘖以代兴,终夷宗而殄族。”
(2).亦作“ 苞孽 ”。比喻残馀的邪6*恶势力。 清 李振裕 《祠阙里雅》诗:“苞蘖既除,干戈永戢,偃武覿文,风行四国。” 清 陈田 《明诗纪事辛籤·范景文》:“原欲摧陷廓清,洗而空之,非令一抚,豢彼苞孽,为苟且计也。”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苞蘖汉语 快速查询。
“苞蘖”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bāo niè,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两种解释: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梁书》等古籍或权威汉语词典。
苞蘖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来形容植物中的花苞和幼芽。苞蘖分为两个字,苞和蘖。
苞的部首是艸,总共有9画;蘖的部首是艸,总共有20画。
苞蘖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字演变过程。最早的时候,苞蘖的写法是苞孽。后来,为了简化字形,演变为苞蘖的写法。
苞蘖在繁体中的写法是苞蘗。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苞蘖的拼音读音是bāo niè,意为花苞和幼芽。
1. 这棵植物的苞蘖正在逐渐成长。
2. 春天来临时,花苞开始绽放, 苞蘖向阳而生。
1. 苞蘖生长:形容植物的花苞和幼芽正在成长。
2. 茂盛的苞蘖:形容植物的花苞和幼芽长得非常茂盛。
近义词有:芽苞、苞芽。
反义词有:开花、盛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