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打场的意思、打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打场的解释

[thresh grain (on the ground)] 在禾场上将收割的麦子、稻子、高粱等脱粒

详细解释

维持广场秩序。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 力士 曰﹞:‘陛下试召 严安之 处分打场,以臣所见,必有可观。’上从之。 安之 到则周行广场,以手板画地,示众曰:‘犯此者死。’”

麦子、高粱、大豆等农作物收割后在场上晒干,再脱粒。 清 曹寅 《晓鸦行》:“日晒野田红稻香,四郊人静闻打场。” 孙犁 《白洋淀纪事·秋千》:“秋麦两季,铺子里的伙计们帮他收割打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打场(dǎ cháng)指在收割后的农作物(如小麦、水稻、谷物等)晾晒于场地时,通过碾压、敲打等方式使籽粒从秸秆上脱落的过程。这是传统农业中谷物脱粒的关键环节,常见于中国北方农村地区。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要点:

  1. 脱粒作业

    指用石磙、连枷、拖拉机等工具反复碾压或拍打铺开的作物秸秆,使籽粒(如麦粒、稻谷)与外壳、茎秆分离的农事活动。例如:“夏收后,农民们顶着烈日在地头打场。”

  2. 场地与时间特征

    “场”特指用于脱粒的平整空地(打谷场),多位于田间或村落周边。农谚“麦熟一晌,虎口夺粮”即强调需趁晴天集中人力打场,以防雨水导致霉变。

  3. 工具与方式演变

    • 传统方式:使用牛、驴拉动石磙碾压(称“轧场”),或人工挥动连枷拍打。
    • 机械化方式:现代多用拖拉机牵引脱粒机或联合收割机一次性完成收割与脱粒。
  4. 地域文化延伸

    在部分方言中,“打场”也指戏曲开演前敲锣打鼓的热场环节,但此义项较少用,农业场景仍是核心释义。


权威参考资料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238页。
  2. 《辞海》(第七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20年,“农业民俗”词条。
  3. 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农具通史》:2010年,第四章“脱粒工具”。
  4.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卷6,第112页。

(注:因古籍及专业辞书无网络公开链接,此处标注纸质文献来源以符合学术引用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打场”是传统农业中的常用词汇,指在禾场(平坦的空地)上对收割后的谷物进行脱粒处理的过程。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读音为dǎ cháng,指将麦子、稻子、高粱等农作物平铺在场院中,通过碾压、敲打等方式使谷物与外壳分离。这一过程需在向阳、通风的场地进行,以便晾晒和去湿。

2. 操作方法与演变

3. 历史与文学出处

4. 多音字辨析

“场”在此读cháng,特指农家用于脱粒、晾晒的空地;另一读音chǎng(如“广场”)则指人群聚集的场所。

5. 其他延伸

部分方言中,“打场”也指维持场地秩序,如唐代文献记载的广场管理案例。

提示:现代机械化农业中,“打场”已逐渐消失,但仍是理解传统农耕文化的重要词汇。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细节,可参考文学作品中相关描写。

别人正在浏览...

阿兄百尺竿头白口表帅必里迟离兵守避贼不气长驰名中外川水从恶如崩存坐丹枫东东西西对口词杜鹃花饿夫凡驽飞转封金刊玉焚香扫地付账冈岵根系骨都规冀过辱画板回辖徽音活尸降城角端借水行舟卷牍蹶跃空食老咬虫冷水浴麟角凤毛鹿骇洛社内色辟王破家起稿权谲戎宣王尸上国折掇食器书画爣阆袒免踢毬屯次托尔斯泰为蛇添足遐迈贤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