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食器的意思、食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食器的解释

盛食物的器具。《礼记·少仪》:“食器不刻鏤。”《后汉书·西域传·大秦》:“宫室皆以水精为柱,食器亦然。” 唐 刘存 《事始》:“ 韩子 曰:‘ 舜 作食器,黑漆其上。’”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食器指用于盛放、烹饪或进食食物的器具,是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物质载体。根据功能与时代差异,其具体含义可细分为以下层面:


一、核心定义

指专用于饮食活动的容器与工具,涵盖烹饪器、盛食器、进食器等类别。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修订版)第11卷,第893页:“食器,饮食用具。”


二、古代食器的分类与功能

古代食器按材质与用途分为:

  1. 青铜食器:

    商周时期贵族使用的礼器,如簋(盛放主食)、豆(盛放腌菜肉酱)、敦(盛放黍稷)。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两周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217页。

  2. 陶瓷食器:

    包括新石器时代的陶钵、陶豆,以及后世的瓷碗、瓷盘,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

    来源:叶喆民《中国陶瓷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第56页。

  3. 漆木食器:

    战国至汉代的漆耳杯、漆案等,轻便且装饰华丽。

    来源: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陈列研究》(文物出版社,2014年),第89页。


三、现代食器的范畴

广义包含:


四、文化延伸意义

食器在古代礼制中象征等级秩序,如《礼记·礼器》载:“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 不同材质与数量的食器体现社会地位差异。

来源:王文锦《礼记译解》(中华书局,2016年),第325页。


五、文字学溯源

“食”字甲骨文象盛食物于器皿中,“器”字金文从犬从皿,表示器物需看守,二者组合凸显其贵重属性。

来源:李学勤《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310、745页。

网络扩展解释

“食器”指盛放食物的器具,是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食器(拼音:shí qì)指用于盛装或食用食物的工具,包括碗、盘、杯、筷、勺等。古代文献如《礼记·少仪》提到“食器不刻鏤”,《后汉书》记载大秦国“食器以水晶为柱”,均印证其用途与材质特点。

  2. 历史与种类

    • 中国古代食器种类繁多,如簋(圆形盛饭器)、簠(长方形盛谷物器)、豆(高脚盘,后用于盛酱料)、盂(敞口深腹容器)等。
    • 材质从早期的陶器、青铜器逐渐发展为漆器、瓷器,如唐代文献提到舜曾制作黑漆食器。
  3. 文化意义
    中国饮食文化强调“美食不如美器”,注重食器与食物的和谐统一,例如:

    • 色彩搭配:食器颜色需衬托食物色泽;
    • 形制协调:器皿形状与菜品形态相呼应。
  4. 相关延伸
    部分成语如“人声鼎沸”(形容喧闹如鼎中沸腾)、“簠簋不修”(喻官员贪污)均源自食器相关典故。

若需了解具体朝代食器演变或更多古籍例证,可参考《三朝北盟会编》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安神班宣巴歈八正道贝贾并称差别成亲道高望重登进得胜头回地球同步轨道顿锡额定发意風笛凤麟洲丰特负剑肤廓钢锋睾睾公开审判攻理管见寒鸟合剌剌合两为一慌慌速速谎捏家伎减员家语计局晋接寄僧名九节杖基于卷叶空山口松兰子老虎车两岐明珠夜投泼墨强势轻凊岖嵚三足绳络神举神木愣吞谁谁惋慨文言务求湘妃鼓瑟香炭谢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