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庸低劣。 明 唐顺之 《与华郎中补庵》:“笔力凡駑,不能发扬盛事以风厉世人,是可愧耳。” 清 侯方域 《与吴骏公书》:“ 域 凡駑不材,年垂四十,无所表现。” 清 侯方域 《蹇千里传论》:“ 千里 凡駑,其先世亦无达人。”
“凡驽”为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源和词义演化两方面解析。从构词看,“凡”本义指铸造器物的模具,引申为“普通、平常”,如《说文解字》释“凡,最括也”;“驽”原指劣等马,《玉篇·马部》载“驽,最下马也”,后喻指才能平庸。二字结合后,“凡驽”指资质平庸、能力低下之人,如《汉书·司马迁传》中“若仆大质已亏缺,虽材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即以“驽”自谦才能不足。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书面语境,含贬义,形容缺乏卓越才能或进取心的状态。
词义考据可参考《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2册第789页“凡”字条、第12册第356页“驽”字条,以及《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00年版)相关释义。
“凡驽”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fán nú,意为平庸低劣,多用于形容人或事物资质、能力普通且缺乏突出之处。以下是详细解释:
该词在明清文献中可见,例如:
该词多用于书面语境,常见于自谦或评价他人能力不足的场景,需注意语境的正式性。
如果需要进一步考证具体古籍用例,建议查阅《汉语大词典》或相关文献。
肮脏气班姑班宣笔墨官司哺乐侈忲调驯东洛堆豗杜门絶迹萼绿奉祠丰功沽贩裹金过山炮会日狐鸣鱼书僵坠简歡建首家世集借调结末今岁九约蠲敝崇善旷俎苦手楞场两中陇坂眉头一蹙,计上心来麪老鼠模棱手逆雏陪钱迁并乔坐衙崎岖秋胡骑邑三弦舍不得设监士君子试雨首尾共济拴缚说得着同类相求媮娱土花推知违矫鳁鲸响遏行云显庆小侄夏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