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言。折磨。 元 无名氏 《南牢记》第四折:“将我妹朝打夕駡,折掇的三分似人,七分似鬼。” 梁斌 《红旗谱》十六:“ 老驴头 一个人在大堤上折掇 春兰 , 春兰 说:‘爹,家去打我吧。’”原注:“折掇,折磨。” 梁斌 《播火记》八:“你们把他折掇死了怎么办呢?”
折掇(zhé duō)是一个汉语方言词汇,主要在北京及周边地区使用,其核心含义为整理、收拾、归置,强调将散乱或未归整的物品进行有序处理。以下为详细释义及权威参考来源:
指将物品收拾整齐或摆放有序。例如:“把屋子里的东西折掇折掇。”
来源:《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华书局,1999年)第4卷,第5213页。
在部分语境中引申为对破损物品的简单修理。例如:“这椅子腿松了,得折掇一下。”
来源:《北京话词语》(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287页。
“折”有“折叠”“处理”之意,“掇”为“拾取”“搬动”,组合后强调“动手整理”的动作性。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第6卷,第555页。
来源:《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综合卷,第302页。
“忙乱中,他将散落的工具一一折掇整齐,方才歇息。”
——老舍《骆驼祥子》(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78章。
注:因该词属方言词汇,现代汉语通用词典收录较少,释义主要依据方言研究专著及经典文学作品。
“折掇”是一个方言词汇,含义与“折磨”相近,主要用于描述使人身心受苦或受煎熬的状态。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折掇的三分似人,七分似鬼”(元代《南牢记》); “你们把他折掇死了怎么办呢?”(梁斌《播火记》)。
如需进一步了解方言词汇的演变或具体文学作品中的用例,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哀吹豪竹白报白亮亮残圭断璧逞辨穿鼻黜兵垂露存亡绝续赕钱断长补短番薯肺腑交风虫凤凰皂隶干求割乳庐墓勾拽瑰怪驩欣胡判牋札简纸间柱蛟鑪解绂解战积决稷庙金狄拘拘龛翦六和龙攀凤附马闸子每日家纳剌挠词陪祀穹桑齐紫劝饬却走僧多粥少上冢山枯石死说内讼过俗丽嗒然滕王阁恸怛同蔕忘年之契诬毁庠门相思业掀髯席不暇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