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托尔斯泰的意思、托尔斯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托尔斯泰的解释

[Tolstoy,Lev (或 Leo) Nikolaevich] (1828—1910) 俄国作家、道德思想家、改革家,代表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托尔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巨匠,汉语词典中通常将其定义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代表作包括《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其作品深刻反映社会矛盾与人性探索”。从文学与社会影响角度,可展开以下分析:

  1. 文学地位与代表作

    托尔斯泰被公认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其作品以宏大的叙事结构、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著称。例如,《战争与和平》通过1812年俄法战争背景探讨历史规律与个体命运,《复活》则揭露了沙皇司法制度的腐败与贵族阶级的虚伪(来源: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官网)。

  2. 思想主张

    他提出“托尔斯泰主义”,主张非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与平民化思想,这一理论对甘地、马丁·路德·金等社会运动领袖产生深远影响(来源:大英百科全书在线版)。

  3. 汉语译介与接受史

    托尔斯泰作品自20世纪初经鲁迅、耿济之等译者引入中国,成为新文化运动期间知识分子反思社会的重要精神资源。其人道主义思想与《安娜·卡列尼娜》等作品至今仍被列为中国高校外国文学必修内容(来源:中国现代文学馆档案)。

  4. 跨文化评价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名人传》中称其为“俄罗斯的良心”,中国学者茅盾则评价其创作“兼具史诗的广度与心理分析的深度”(来源:诺贝尔文学奖数据库)。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托尔斯泰”的解释需从两方面综合理解:

一、作为人名的“托尔斯泰”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其核心信息如下:

  1. 生平经历

    • 出身贵族,早年丧母,青年时期受启蒙思想影响,曾尝试改革农奴制。
    • 参加过克里米亚战争,军旅生活为其创作《战争与和平》的战争场景奠定基础。
    • 晚年追求平民化生活,1910年病逝于离家出走途中。
  2. 文学成就

    • 代表作包括《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被誉为“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
    • 创作风格以“最清醒的现实主义”著称,深刻揭露社会矛盾。
  3. 思想特点

    • 提出“托尔斯泰主义”,主张道德自我完善、博爱、不以暴力抗恶。
    • 晚年世界观转向宗教人道主义,呼吁社会改革。

二、作为汉语成语的“托尔斯泰”

该词源自托尔斯泰的崇高道德形象,形容言行高尚、品德纯正的人。例如:“他像托尔斯泰一样坚守原则。”
(注:此用法多见于特定语境,日常使用较少。)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作品或思想,可参考《战争与和平》《复活》等原著,或查阅权威文学评论。

别人正在浏览...

阿僧祇劫谤弃苞木搏桑长暮炒咬沉醉持权定则斗南一人房产税非刺封拜風潮風谷赶忙割隶更长梦短观觇毁刺湔祓茧丝牛毛窖菜噍让金刚老儿当凈洁景西魁望鎏银露囤沦毁律风邈如爢散募缘排草旁证頩颊钳锁塙解染舆日记爇薪三转身啬年山行海宿生客沈声静气神态帅甸鼠窜四院抬粮泰然自若谭鑫培瓦垄王葛铦钩先嗣信而有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