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宝鼎的意思、宝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宝鼎的解释

(1).古代的鼎。原为炊器,后以为政权的象征,故称宝鼎。《大盂鼎》:“ 盂 用对王休,用乍(作)且(祖) 南公 宝鼎。”《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 ﹞获宝鼎,迎日推筴。”《汉书·吾丘寿王传》:“天祚有德而宝鼎自出,此天之所以与 汉 ,乃 汉 宝,非 周 宝也。”《旧唐书·玄宗纪上》:“丁未 眉州 鼎皇山 下 江水 中得宝鼎。” 明 宋讷 《壬子秋过故宫》诗:“宝鼎百年归 汉 室,锦帆终古似 隋 家。”

(2).香炉。因作鼎形,故称。 清 陈维崧 《百字令·雨窗怀松之南水》词:“宝鼎香焦,画廊花瘦,阮又无心摘;茶烟颺起,细煎花乳翻白。”

(3).指鼎炉,道士炼丹煮药的炉子。 程善之 《春日杂感》诗:“宝鼎炼神药,不如手中巵。”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宝鼎是汉语中兼具器物指称与文化象征的重要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维度解析:


一、字义溯源与器物特征

  1. 字形解义

    “宝”本义指珍贵之物,《说文解字》释为“珍也”,引申为尊贵、神圣的属性;“鼎”为象形字,甲骨文描绘三足两耳的烹煮器皿。二字组合强化了鼎的贵重性,特指以青铜铸造、象征权力的大型礼器。

  2. 考古特征

    据考古学研究,宝鼎多指商周时期的青铜鼎,形制庄严,常见三足圆鼎或四足方鼎,器身常铸饕餮纹、云雷纹等神秘图案,并刻有铭文(金文)记录历史事件。例如西周“大盂鼎”高101.9厘米,重153.5公斤,属国家级礼器代表。


二、文化象征与历史功能

  1. 王权与天命象征

    鼎被视为政权合法性的标志,《左传》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印证“定鼎”即确立统治权,“问鼎”暗喻争夺政权。

  2. 礼制核心载体

    周代推行“列鼎制度”,以鼎的数量区分贵族等级:天子九鼎配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形成严格礼乐规范。宝鼎成为祭祀、册封等重大仪式中沟通天地的圣物。

  3. 祥瑞与文明符号

    汉代起宝鼎被附会为祥瑞,《史记·封禅书》载汉武帝因得鼎改年号“元鼎”;后世文学中“宝鼎现”成为词牌名,寄托国泰民安之愿。


三、现代语义延伸

当代语境中,“宝鼎”除指代古代文物(如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后母戊鼎)外,亦引申为:


参考资料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2. 马承源《中国青铜器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
  3. 《左传·宣公三年》,中华书局点校本
  4. 郭宝钧《商周铜器群综合研究》,文物出版社
  5. 司马迁《史记·孝武本纪》,中华书局
  6. 《中国名胜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修订版

网络扩展解释

“宝鼎”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综合解析:

  1. 古代炊器与政权象征 最初为青铜材质的炊具,后演变为国家权力的标志。如《史记》记载黄帝获宝鼎预示天命归属,汉代文献也强调宝鼎象征政权正统性。

  2. 宗教与生活器具

    • 香炉:清代诗词中提及宝鼎形制的香炉用于焚香;
    • 炼丹炉:道教文化中代指炼丹容器,如程善之诗句“宝鼎炼神药”。
  3. 文化象征延伸 鼎本身因材质贵重、体型庄严,衍生出“显赫”“贵重”等引申义,如“鼎盛”“大名鼎鼎”等词汇均源于此。

  4. 现代语义扩展 在成语中可比喻珍贵器物或重要职位(如“位列宝鼎”),部分语境中也代指珍贵文物或历史事件的关键象征。


注:以上解析综合了古代文献、宗教文化及语义演变,完整原始资料可通过标注的网页来源进一步查阅。

别人正在浏览...

皑皑保官饱朔爆炭哔剥采茨长条超进搽脂抹粉摛辞赤槿出鬼入神垂帘听政登高一呼抵陒递解东方杂志端日风尘外物风闻伏轼感荡构连海沟还忌宦辙花椰菜火宅僧蛟蛕家喻户晓期年迥邃寄止拘拏儿姱容修态夸妍斗艳梨头落魄律谷绿衣使者緑玉树念殃喷水池批回迁海千奇百怪弃劒清幽祈请饶余疏匕溯本求源铜街瓦屋谓呼午阴响答芗脯象载谐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