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肥力的意思、肥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肥力的解释

土壤肥沃的程度。肥力高的土壤能充分供给作物所需要的养分、水分、空气,使作物生长发育良好。 徐海宾 杨立群 《家庭花谱》一:“一般盆树需每一二年翻盆换土一次。若几年不换土,土壤肥力耗尽,土质变坏,长势将渐渐衰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肥力"是农业科学和土壤学领域的重要术语,《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土壤供给植物生长发育所需养分的能力"。具体包含三个层面的含义:

  1. 物质基础构成 土壤肥力由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共同决定,包括有机质含量(2-5%为理想值)、矿物质组成(黏粒含量需在15-40%之间)、微生物活性(每克土壤含1亿以上微生物)等要素。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研究所指出,这些要素通过"库-流-强度"机制相互作用,形成动态养分供给系统。

  2. 效能评价指标 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GB/T 33469-2016)将肥力细化为四项核心指标:全氮含量(≥1.5g/kg为优)、有效磷(15-40mg/kg适宜)、速效钾(120-200mg/kg最佳)、阳离子交换量(≥20cmol/kg为佳)。这些参数直接影响作物产量形成。

  3. 应用科学范畴 在农业实践中,肥力管理涉及施肥制度设计(如氮磷钾配比)、耕作方式选择(深松耕改善物理结构)、生物培肥(绿肥作物翻压)等关键技术。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研究证实,科学培肥可使粮食增产12-18%。

该术语在古籍《齐民要术》中已有"粪田之宜"的记载,现代发展为包含18项指标的量化评价体系,成为耕地保护和可持续农业的核心研究对象。

网络扩展解释

肥力是描述土壤肥沃程度的术语,指土壤持续为植物提供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等生长要素的能力。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肥力指土壤的天然肥沃程度,并非仅通过施肥获得。它反映了土壤同时协调供应植物生长所需四大要素(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的综合能力。

二、构成要素

  1. 养分供应:包括氮、磷、钾等矿物质元素,直接影响作物生长。
  2. 水分调节:土壤保水与排水能力的平衡。
  3. 气体交换:土壤孔隙中的氧气与二氧化碳循环。
  4. 温度维持:土壤蓄热与散热能力对植物根系的影响。

三、影响因素

四、实际应用

通过翻土、轮作、施用有机肥等方式可维持肥力。研究显示,毛竹林长期单一经营会导致肥力下降,而草皮退化可能引发土壤沙化。

该概念最早见于《淮南子·天文训》,描述淮河流域土地富饶状态,后演变为农业与生态领域的重要指标。

别人正在浏览...

鏊战冰瀑不诓沉博绝丽秤友传尸痨吹气胜兰春信点派迭肩阿房宫费齿牙风起云涌凤箫龙管服琐鹤眠鸿鼎厚笃笃化先货物醮禳骄姿计开辑穆击伤看家狗狂名离离矗矗笼竹乱媒片善偏视缥节披对启齿啓宠纳侮清霄弃失栖息诠量雀蒙眼鋭很三头对案沙岛神浒诗犯视力表四时田园杂兴遂匠陶养腾纵填河蝭母脱隙忘餐腽腯嵬崫文组橡胶獮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