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垂鱼的意思、垂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垂鱼的解释

佩带鱼袋。 唐 制五品以上官员于腰间佩带金银鱼袋为饰。《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十四年》:“出则囚服就辩,入则拥笏垂鱼。” 胡三省 注:“ 唐高宗 给五品以上随身鱼银袋,以防召命之诈,三品以上金饰袋。 天授 二年,改佩鱼为龟。 中宗 罢龟,復给以鱼。郡王、嗣王亦佩金鱼袋。” 宋 苏轼 《苏子容母陈夫人挽词》诗:“不须拥笏强垂鱼,我视去来皆梦尔。”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垂鱼,汉语词汇,主要含义如下:

  1. 字面与核心含义:

    • 垂挂的鱼形饰物。 这是“垂鱼”最核心的含义。它特指古代官员佩戴在腰间的一种符信,通常用金、银等材质制成鱼形,故称“鱼袋”。佩戴时,鱼袋系于腰带并垂挂下来,因此得名“垂鱼”。其作用是作为官员身份等级的标志。例如:

      《礼记·玉藻》有“凡带必有佩玉…居士锦带,弟子缟带,并纽约用组”的记载,虽未直接言明“鱼袋”,但反映了古代服饰等级制度中佩饰的重要性,为后世鱼袋制度雏形。 唐代正式确立鱼袋制度,《新唐书·车服志》载:“高宗给五品以上随身鱼银袋,以防召命之诈,出内必合之。三品以上金饰袋。”此制度为宋代所沿袭。 《宋史·舆服志》明确记载:“鱼袋。其制自唐始……宋因之,其制以金银饰为鱼形,公服则系于带而垂于后,以明贵贱。”此处“系于带而垂于后”即形象说明了“垂鱼”的状态和功能。

  2. 引申与别称:

    • 指代“鱼袋”本身。 因为其佩戴方式是垂挂,故“垂鱼”常直接作为“鱼袋”的别称或代称,尤其在宋代文献中多见。例如:

      宋代官员常以“佩鱼”或“垂鱼”指代其身份。苏轼诗中即有“银章暂假为专城,贺客来多懒起迎,似挂绯衫衣架上,朽株枯竹有何荣。”的描述,虽未直接出现“垂鱼”,但反映了当时官员对鱼袋(绯衫银鱼)所代表官阶的重视。 宋代笔记《石林燕语》载:“国朝翰林学士佩鱼,例不佩于外,惟于入朝则系之。事已,即解去…惟亲王、使相、三师三公则赐玉鱼,常佩垂鱼。” 此处“佩垂鱼”即指佩戴鱼袋。

  3. 其他相关含义(较少用):

    • 指称鱼形符节。 在一些更古老的语境或特定描述中,“垂鱼”也可能泛指用作符信、装饰或仪仗的垂挂鱼形物,不局限于官制鱼袋。例如明代方以智《通雅·器用》提到:“唐谓之鱼符,左一右一…宋谓之垂鱼。” 这里将鱼符与垂鱼联系起来。
    • 戏曲服饰术语。 在传统戏曲(如昆曲)服饰中,“垂鱼”有时指代一种装饰在腰间或后腰的、形似双鱼或如意头的饰件,用于特定行当或角色,取其吉祥寓意。此义项相对专门化。

现代使用与 “垂鱼”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已非常用词汇,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研究、古代典章制度探讨或古典文学作品中,用以指代古代(尤其是唐宋时期)官员身份象征的鱼袋及其佩戴状态。其核心意象是“垂挂的鱼形饰物/符信”。

主要来源依据:

网络扩展解释

“垂鱼”一词有两种主要解释,需根据具体语境区分:

1. 成语寓意(源于《庄子》) 指在困境中保持坚定信念、持续努力的精神状态。典故出自《庄子·齐物论》的寓言:有人垂钓时鱼不咬钩,仍坚持不放弃。后比喻面对挫折时的不屈意志,强调积极进取的品格。

2. 唐代官员佩饰 指五品以上官员腰间佩戴的金银鱼袋,作为身份象征。这一制度始于唐高宗时期,鱼袋材质(金/银)对应不同品级,宋代苏轼诗句“拥笏垂鱼”即描述官员装束。

其他补充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标识部校财源城建局瞋蛙敕建赤鸟夹日春妆定藳地税断正鰐浪峎崿蜂群凤去秦楼负曝芙蓉国高谈阔论宫奏彀骑龟甲香海地海话后溲皇帝行宝简傲絶俗嘉悦解剖睫眼间金流鞠草居牙剧作开城猎主邈视逆道乱常排城旁録谦亮潜流敲门甎契阔取道屈驾瞿唐关壤树三郎三三径上烝折扬司账调息投鼠韡煌无可奈何恶醉强酒翔徉孝悌锡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