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鞠遣的意思、鞠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鞠遣的解释

谓判决发付行刑。鞠,通“ 鞫 ”。《后汉书·袁敞传》:“廷尉鞠遣,欧刀在前,棺絮在后,魂魄飞扬,形容已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鞠遣是古代汉语中的司法术语,指官府对案件审理终结后作出判决并执行发落的过程,强调从审讯到最终处置的完整司法程序。其核心含义可拆解为以下三部分:

一、字义解析

  1. 鞠(jū)

    本义为审讯、查问。《说文解字》释为“蹋鞠也”,后引申为审案。如《汉书·刑法志》载“鞠狱”,即审讯犯人。

  2. 遣(qiǎn)

    意为发落、处置。《古代汉语词典》注“遣”为“发送,放逐”,如《唐律疏议》中“流罪以下,刑部即遣”。

    组合后,“鞠遣”指审讯终结后作出判决并执行发落的完整流程。

二、司法程序中的具体含义

在历代律法中,“鞠遣”特指案件审理的终局阶段:

三、文献用例与演变

  1. 唐代律法

    《唐律疏议·断狱》规定:“诸狱结竟……徒以上,各呼囚及家属,具告罪名,仍取囚服辩。若不服者,听其自理,更为审详。违者,笞五十;死罪,杖一百。”此程序即属“鞠遣”范畴。

  2. 宋代司法

    《名公书判清明集》载判词“案已具成,合行鞠遣”,强调判决后须立即执行,避免拖延。

  3. 词义窄化

    明清后渐少用,其职能分化为“判决”与“执行”两阶段,但清代《刑案汇览》仍见“审明即行鞠遣”的表述。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第9卷“鞠”字条。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遣”字释义。
  3. 《唐律疏议》(中华书局点校本)卷三十《断狱律》。
  4. 《名公书判清明集》(中华书局)卷十二“惩恶门”判例。
  5. 《折狱龟鉴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郑克案例评析。

注:因古籍原文无网络公开链接,建议查阅纸质权威版本以获完整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词语“鞠遣”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读音为jū qiǎn,属于古代法律术语,指通过审讯后判决并发配行刑的过程。其中:

二、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后汉书·袁敞传》的记载:“廷尉鞠遣,欧刀在前,棺絮在后,魂魄飞扬,形容已枯。” 此句描绘了汉代司法程序中审讯、判决到执行的全过程。

三、字义特点

  1. 司法程序性:特指古代司法流程中“审讯→判决→行刑”的完整环节。
  2. 刑罚关联性:常与“欧刀”(刑具)、“棺絮”(象征死刑)等词共现,体现刑罚的严厉性。

四、现代使用 此词属于历史词汇,现代汉语中已无实际使用案例,仅见于古籍研究或训诂学领域。

注:该词不同文献中释义高度统一,无显著争议。如需具体古籍用例,可参考《后汉书》相关研究论著。

别人正在浏览...

白拉苞米驳牓驳正不衰仓恍察见渊鱼者不祥厂畈寸丝半粟打开天窗说亮话鵰悍谛伺东牀娇婿敦洁丰城狱傅导敷蕍贯颐奋戟归服顾役鸿磐鬨市黄鹄还乡昼锦壶天禁卢款款昆崘丘懒版老奸陆轴麦垅毛小子麻绳菜梅华鸣鼓吹角内守怒泷淜淜峭厉青都秋输趋风三沐骚人雅士深雠生后石龟霜营台省探戈坛谕忝私踢登尪陋危迫利诱迕逆五月节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