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徽班的意思、徽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徽班的解释

徽剧班社的省称。 清 杨懋建 《梦华琐簿》:“戏庄演剧必徽班。戏园之大者,如广德楼、广和楼、三庆楼、庆乐园,亦必徽班为主。” 张庚 郭汉城 《中国戏曲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扬州画舫录》说:‘迨 长生 还 四川 , 高朗亭 入京师,以 安庆 花部,合京秦两腔,名其班曰 三庆 。’ 三庆班 是第一个进入 北京 的徽班。”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徽班”是徽剧班社的简称,主要指清代以安徽籍艺人(尤其是安庆地区)为主组成的戏曲表演团体,在戏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徽班最初以演唱徽调(徽剧)为主,同时融合了昆曲、梆子、二黄等多种声腔,形成多元化的表演形式。其名称来源于班社成员多来自徽州(今安徽歙县一带),班社组织以地域性为纽带。

  2. 历史背景
    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徽班首次大规模进京演出,史称“徽班进京”。这一事件成为京剧诞生的前奏。此后,徽班逐渐扎根北京,与汉调、秦腔等剧种融合,最终促成京剧的形成。

  3. 四大徽班
    清代活跃于北京的四大徽班包括:

    • 三庆班:以连台本戏见长,首任班主高朗亭;
    • 四喜班:擅长昆曲剧目;
    • 和春班:以武戏著称;
    • 春台班:以青年演员为主,风格清新。
  4. 艺术特色
    徽班表演兼容并蓄,既有徽剧的通俗性,又吸收昆曲的典雅,形成“文武昆乱不挡”的特点。其声腔以二黄、吹腔、高拨子为主,乐器使用胡琴、月琴等,为京剧音乐体系奠定基础。

  5. 文化影响
    徽班进京后,通过与其他剧种的交流融合,推动了戏曲艺术的革新。徽班艺人程长庚、余三胜等成为京剧早期代表人物,徽班因此被视为京剧的“摇篮”。

徽班不仅是徽剧的传承载体,更在戏曲史上扮演了承前启后的角色,其艺术实践直接促成了京剧的诞生与发展。

网络扩展解释二

徽班的意思

《徽班》是指徽州地区的一个特殊的戏曲演唱团体,它以徽剧为主要演出形式,深受当地人民喜爱。

拆分部首和笔画

《徽班》中的部首是“彳”和“王”,共有11个笔画。

来源

《徽班》一词的来源较为复杂,其中“徽”指的是徽州,而“班”则代表戏班、演出团体的意思。徽州地区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徽剧作为当地的一种戏曲形式被称为徽州的文化瑰宝,而徽班就是这个地区特有的演出团体。

繁体

《徽班》的繁体字为「徽班」。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徽班的“徽”字还有一种写法,为「恢班」,但在现代通用的写法中,较常见的是「徽班」。

例句

1. 老赵加入了当地的徽班,成为一名出色的徽剧表演艺术家。

2. 每逢节假日,徽班都会在徽州各个村庄进行演出,吸引了大批观众。

组词

徽剧、徽州、戏班、演唱团体

近义词

徽剧团、徽州戏班、徽派戏班

反义词

其他地方的戏曲演唱团体,非徽州戏班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