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迟巧的意思、迟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迟巧的解释

《孙子·作战》:“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张预 注:“但能取胜,则寧拙速而无巧久。”后以“迟巧”谓为在军事上追求巧策而长期拖延战争,于国不利。《南史·王懿传》:“天下事不可不密,且兵亦不贵迟巧。”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木果木之败》:“吾闻速拙,未闻迟巧。焉有屯兵贼境而日以宴会为务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迟巧”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以从字义分解和合成词义两个角度来理解:

一、字义分解

  1. 迟(chí):
    • 本义:缓慢,行动或进展比预期或正常速度慢。如《说文解字》:“迟,徐行也。”引申为时间晚、延迟。
    • 引申义:可表示迟钝、不灵敏(如“反应迟钝”),或表示犹豫(如“迟疑”)。在特定语境下(如古汉语或方言),也偶有“等待”之意(如《广韵》:“迟,待也”)。
  2. 巧(qiǎo):
    • 本义:技艺高明、灵巧。《说文解字》:“巧,技也。”
    • 引申义:心思灵敏、技术高明(如“能工巧匠”);恰好、碰巧(如“恰巧”、“凑巧”);虚浮不实(如“花言巧语”)。

二、合成词义“迟巧” “迟巧”并非现代汉语常用词,其使用多见于特定语境或方言中,主要含义为:

  1. (行动)迟缓却(结果)恰好赶上/碰巧:形容动作虽然慢了一步,但结果却意外地正好赶上时机或达到目的,带有侥幸或偶然的意味。例如:“他出发迟了,路上又堵车,没想到迟巧赶上火车晚点,最后还是坐上了车。” 这里“迟”指行动晚、慢,“巧”指结果恰好、碰巧。
  2. (反应)迟钝却(心思)偶有灵光/小聪明:形容人平时反应较慢或显得笨拙,但偶尔会突然表现出一点机灵或想出些小主意(有时可能带点贬义,指并非真正的智慧)。例如:“这孩子平时学习慢半拍,但迟巧的时候也能想出些鬼点子。” 这里“迟”指反应慢,“巧”指偶发的灵巧或小聪明。

“迟巧”的核心含义在于描述一种“迟缓”与“碰巧/偶发的灵巧”并存的状态或结果。它强调的是在“迟”(慢、晚、钝)的背景下,发生了“巧”(恰好、碰巧、偶现灵光)的情况,常带有意外、偶然或侥幸的色彩。其具体侧重点(是强调赶上了时机,还是偶有小聪明)需根据上下文语境判断。

引用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迟巧”是一个源自军事策略的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下有细微差异,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军事策略原义(传统解释)

  1. 出处与背景
    源自《孙子·作战》中“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张预注:“但能取胜,则宁拙速而无巧久。”
    意指战争中应追求实效性强的“笨拙但迅速”的策略,而非因追求精巧计谋而拖延战事,否则会导致国力损耗。

  2. 核心含义
    指在军事行动中过度追求巧妙计策而延误时机,最终反使国家陷入不利局面。例如《南史·王懿传》提到“兵亦不贵迟巧”,清代《啸亭杂录》也强调“速拙胜于迟巧”。


二、现代引申义(部分词典扩展)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扩展为更广义的用法:


总结对比

角度 传统军事含义 现代引申义
侧重点 批判过度追求策略精巧导致拖延 强调时机延误或巧合未至
应用领域 军事、战略决策 日常生活、商业决策等
权威依据 《孙子》注疏及史书 部分现代词典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古典文献中多采用原义,现代口语或文学中可能偏向引申义。

别人正在浏览...

不宿侧匿陈紫宠妾倒伏敦缛丰沛歌行勾批孤藐怀化将帅检禁见事风生桀异九阍虎豹九漏韲音恳挚客帐司馈奠腊候老稚纍堆聊表寸心烈栗六趣轮回庐庑明诏木甲暮生平原客穷虎起水期望值气象一新趣数日塌如果三壬赏遇圣日沈阻始立食毛践土戍主竦石泝洄苏涂俗眼堂前同舟敌国位不期骄未一文记文言物阜民康武健五陵豪气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