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阻深。阻隔至甚。《后汉书·郭太传论》:“ 庄周 有言:‘人情险於山川’,以其动静可识,而沉阻难徵。” 李贤 注:“沉,深也。”
“沈阻”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沈阻”读作shěn zǔ,意为“深重的阻隔” 或“严重的障碍”。其中“沈”通“沉”,表示“深”或“厚重”;“阻”指阻碍、阻隔,合起来强调障碍的深刻性。
古典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后汉书·郭太传论》:“庄周有言:‘人情险於山川’,以其动静可识,而沉阻难徵。” 李贤注:“沉,深也。”。此处用“沉阻”形容人心复杂难测,如同深险的山川。
结构与用法分析
近义词与相关成语
近义词包括“阻深”“险阻”,相关成语如“艰难险阻”“关山阻隔”。现代使用中,“沈阻”已较为罕见,多见于古籍或文学性较强的文本。
现代适用性
当代语境下,该词多作为书面语或学术讨论中的古语引用,日常交流中更常用“深重阻碍”“严重障碍”等替代表达。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典用例或词语演变,可参考《后汉书》原文或汉语大词典相关条目。
《沈阻》是由部首氵和阜组成的。其中,氵是水的象形部首,阜是与“土”有关的部首,表示土堆的形状。
《沈阻》共有12笔,其中氵有3笔,阜有9笔。
《沈阻》作为一个词语,是指水流阻塞、停滞、不流动的意思。也有表示沉重、厚重的义项。
《沈阻》是一个古汉语词语,源于中国古代。在繁体字中,拼写为「沈阻」,字形形态略有不同,但意义相同。
在古代汉字中,「沈」的写法为「沈」,字形上类似现代的「沉」,但是“水”的字旁(氵)在下方,表示水沉淀。而「阻」的写法为「阻」,字形较为简化,也没有现代字形中所包含的「矢」。
1. 河道被冰块堵塞,水流被沈阻。
2. 病情沈阻,需要积极治疗。
1. 沈滞(形容水流停滞不动)。
2. 沈重(形容物品重量大)。
3. 阻塞(表示堵塞、阻碍)。
4. 阻碍(表示阻止、妨碍)。
近义词:停滞、滞留。
反义词:流动、顺畅。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