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 未壹 ”。没有统一。《后汉书·陈元传》:“方今四方尚扰,天下未一,百姓观听,咸张耳目。”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七:“﹝ 胡氏 ﹞年二十五,产二女,相向,腹心合,自腰以上、脐以下,各分。此盖天下未一之妖也。”《宋书·礼志一》:“今或以天下未壹,非兴礼学之时,此言似是而非。”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 顺治 康熙 间,天下初定,人心未一。某甲阴为 吴三桂 谍。”
(2).不完备。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一:“取二义乖剌不侔之语,参而贯之,故微旨有所未周,琬章有所未一。”
(3).不一一详述。多用于书信。 明 李贽 《与焦弱侯》:“ 秋潭 有志者,想近益精进也。并附问之,未一。”
“未一”是一个多义词汇,其含义需根据具体语境理解。以下是综合不同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未统一/未整合
指事物处于分裂或未完成统一的状态。
出处:《后汉书·陈元传》提到“天下未一”,描述东汉初年政权未完全统一的局面。
例句:晋代干宝《搜神记》以“天下未一之妖”比喻双胞胎连体现象,暗喻社会分裂的异常状态。
不完备/不完善
表示事物存在缺陷或未达完整。
出处:宋代孙光宪《北梦琐言》用“琬章有所未一”形容文书内容不够周密。
不逐一详述
多用于书信结尾,表示省略细节。
出处:明代李贽在《与焦弱侯》信末以“未一”作结,表示无需赘述。
建议查阅《后汉书》《搜神记》等古籍原文(来源:、3、6),或通过汉典、沪江词典获取更系统的释义。
《未一》是一个成语,意为未曾一次,表示没有一次。它常用于修饰动作、事件或情况。
《未一》的拆分部首是未和一,其中未的部首是木,一的部首是一。未一的总体笔画数为6。
《未一》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言文。它通常用于描述某件事情从未发生过,或者某个人从未做过某个动作。
《未一》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未一」。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人们经常使用像「未」和「一」这样的字来表达特定的意义。而《未一》作为成语的使用可能可以追溯到古时候,但具体的古代汉字写法需要进一步的学术研究。
1. 他对这个地方来说是未一过的客人。
2. 老师已经讲过这个问题,所以你现在答错是未一了。
未一次、未一事
未曾一次、从未、未经一次、未有过
至少一次、曾经一次、有过、经历过
【别人正在浏览】